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郊外的玲珑园里,一群知识分子坐在草坪上自发地探讨中国环境现状和普通公民对于环境应负什么责任的问题。这次集会没有名称,没有会场,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主持人。讨论结束后,参与者们根据小公园的名字,称之为“玲珑园聚会”。第二年3月,由他们发起的“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正式成立。为了通俗易懂,他们把这个民间环保团体称为自然之友。作为“玲珑园聚会”发起者之一,也是自然之友的创始人之一的梁从诫先生,在1995年被推选为自然之友会长。【详细】
郭京慧是自然之友北京总部的机构传播和团队项目传播负责人,与各个小组项目的联系密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20分钟里,因为工作,她接了三次电话。因为需要去隔壁办公室找同事了解情况,离开了办公桌两次,她笑说“差不多每天都在这样忙”。郭京慧还要负责自然之友每两个月出版的《自然之友通讯》,内容是自然之友在两个月中的主要工作和组织亮点,以及两个月内国内外与环保有关的文章,还有一些自然之友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感想和记录。现在面对这样的忙碌,郭京慧已经从容淡定。放弃了多年的记者工作,来到自然之友,这个从小喜爱大自然的女孩说,“做记者的时候我是一个观察者或者说是监督者,在成长过程中确实越来越觉得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关注,于是就想做一个行动者。来NGO是一个行动者再适合不过的选择了。亲身参与到行动,感觉到你的行动带来的改变,看到我们的行动带来的影响。【详细】
2013年7月6日的清晨,圆明园遗址公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些人的装备引人注目——专业的野外用望远镜以及野外摄影专用的400mm长焦镜头。他们就是北京自然之友野鸟组的成员。他们之中,有大学退休的教授、证券公司工作人员,也有小学生。野鸟组的“常客”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多数人已经能够辨别出北京地区常见的鸟类品种。7点30分,野鸟组的成员准时进入了圆明园,开始了当日的观鸟活动。在两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分为两组,分别从东、西两路出发。鸟类调查是自然之友野鸟组的一个任务,小组在带领人们观鸟的同时,还要对观察到的鸟类品种及数量进行统计,从而对北京地区鸟类的栖息地、生存环境等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之所以分成两路,是因为这是鸟类调查样线法的需要,在这两条线路上可以见到较多品种及数量的鸟类,带队的老师已经对线路以及此线路上的鸟类种类及习性了如指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