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

五十二分之一!甘肃通渭这样确保1.52万人年底脱贫

——专访通渭县委书记邵志刚

宋丽云 杜昱欣 谢婷 孝金波 郑嘉豪 张若涵 魏怡 黄帆

2020年07月26日08:49  来源:人民网

7月21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报道团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

历史上,这里曾有“陇中苦瘠甲天下”的说法;2011年,通渭县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被甘肃省列为省定深度贫困县;2020年,它是甘肃省8个未脱贫县之一,也是全国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倒计时之际,通渭县将采取怎样的方式确保如期脱贫?通渭县委书记邵志刚从压实干部责任、稳定贫困群众增收等方面回应。

签订“责任状”,挂牌作战保障民生

通渭县总人口43.89万人,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9万人。2014至2019年,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28万人。

邵志刚首先介绍了民生保障工作成果清单:“投资7703万元改善农村‘两类学校’41所,目前已竣工29所、完成主体工程12所;投资1246万元完成75个村卫生室改建任务、为93个村卫生室和1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落实动态监测机制,对发现的1232户自然新增危房全部完成改造;集中整治农村‘四有人员’住危房问题。”

通渭县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邵志刚特别强调了在安全饮水方面采取的措施:“投资1.03亿元,新建成调蓄水池202座、埋设供水管线120公里,常态化监测改造损坏管网。现在‘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质的解决。”

如何让剩余的1.52万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尤为重要。

“2020年初,我们制定《通渭县2020年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1+1+20方案》,召开全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誓师大会,与41名县级领导、18个乡镇、31个部门签订责任状,收官之年各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邵志刚表示: “通渭县将接续奋斗、加劲冲刺,对3648户未脱贫户、775户脱贫不稳定户、2693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51个未退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于5%的52个非建档立卡村全覆盖监测预警、挂牌作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新增返贫致贫人口。”

“家门口”就业,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2015年以来,通渭县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积极构建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产业”和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的脱贫增收产业体系。目前,以2019年底未脱贫且收入不稳定贫困户为重点,全面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覆盖达标增效行动。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产业呢?邵志刚解释,“一方面是因地制宜,另一方面是我们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老百姓的收益。比如金银花,逐步发展形成上游由科研院校驻点研发培育种苗、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采摘,中游由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烘干加工,下游由龙头企业对接市场研发生产新产品的一体化发展链条,实现了‘三产’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作为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如何依托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邵志刚介绍了四个“抓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书画产业发展平台,如平襄书画小镇;抓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培育书画创作人、经纪人等;抓产业链的延伸,如文房四宝销售加工、书画产品的装裱等;抓节会的举办,扩大通渭书画品牌效应,进一步培育市场的成熟度。

零就业家庭和留守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如何破解? “以省市专项补助、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为工资保障,开发乡村道路维护员、公益协管员、水电保障员、乡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就近转移就业。” 邵志刚介绍,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县里加大劳动培训、提升劳动技能、通过点对点输转等服务促进贫困人员就业复工。目前,34家就业扶贫车间正常运营,带动就地就业1044人,含贫困劳动力379人;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52个、累计达7659个。全县累计输转劳动力9.9万人,含贫困劳动力4.36万人,其中组织化输转8.43万人,占85.2%。

现在,全县未脱贫人口中,年龄60岁以上的占19.05%、患长期慢性病和大病的占17.78%、残疾人口占11.98%,邵志刚表示,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还将通过政策兜底等形式帮扶脱贫。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种植的苹果、花椒、金银花等达到了40万亩,而我们总共有不到40万的农民,户均达到了一亩地,它的收入按照最保守一亩是5000块钱,好一点的比如苹果就达到2万块钱,相当于人均收入就达到了5000块钱,再加上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1万块钱。”邵志刚算了一笔账,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甘肃通渭:产业扶贫结硕果 金银花开幸福来

(责编: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