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骗术在翻新,对策要更新(新语)

余建斌
2018年08月17日08: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相信不少人都被诈骗电话和短信骚扰过,比如高考后大量出现的“高考补助金”“黑客改分”“保送”等短信,一不小心点进去,手机就会被植入病毒。今年上半年,某手机安全APP平均每天标记诈骗电话16万个,拦截诈骗短信10万条。而这仅仅是一家安全厂商的统计,总体的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加触目惊心。

应当说,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打击,成效很明显: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3.7万起,同比下降6.1%,破获7.8万起,同比上升55.2%。据某互联网安全厂商统计,今年一季度,诈骗电话拨打次数同比下降77.9%,收到诈骗短信人数同比下降75.3%,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同比下降28.3%。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使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也在“翻新”,新型诈骗案件穿上互联网的“隐形衣”,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比如,将木马病毒和电信网络诈骗常规手段结合,利用无线宽带的风险和连串木马病毒“家族”来作案等。诈骗手法的专业化、精准化也大为提高,从传统的广撒网、诱导式“撞骗”向“连环设局、精准下套”的精准诈骗转变。传统电信诈骗案件中,中老年人往往是高危群体。但新的数据表明,目前在虚假兼职、理财、购物等网络诈骗中,受害人群多为40岁以下的都市人群。这些新变化,就要求预防和打击技术及时更新、手段更加丰富。

遏制新型电信诈骗,需要多管齐下,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一方面,政府部门、企业要形成合力,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进行全面打击,公安部门和银行也在“最后一公里”加强合作,降低受害人损失;另一方面,还应打好“预防针”,提升公众的鉴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这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战术。

例如,有互联网安全企业发起“守护者计划”项目,联合公安部门和众多线上线下企业,为用户提供隐私指南和防网络诈骗手册,以及查询和举报诈骗行为的入口。又如,国内首部反新型诈骗题材电视剧《无处可藏》最近正在筹拍,这部由公安部、福建省委宣传部支持并指导的电视剧,将通过讲述身处一线的反新型诈骗公安干警的故事,曝光多种新型诈骗手段的细节和产业链内幕,有望成为一份深入浅出的生动教材。这些贴近性更强的宣传推广形式,将会是新颖有效的防诈骗科普和教育手段。

虽是顽疾,也怕精准有效的治疗之策。要根治电信网络诈骗,政府主导、行业联合、全民参与的联合协作模式必不可少,技术升级、知识普及和入脑入心的宣传方式也是有效补充。如此,就算电信诈骗穿了“隐形外衣”,也将无所遁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7日 11 版)

(责编:秘晓月(实习生)、尹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