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为治理农村“关系保”叫好(话说新农村)

晓  眷
2019年11月15日08: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各项惠农政策都要在狠抓落实、从严监管上下功夫,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民政部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6月至9月,全国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92.8万户、185万人,新纳入低保对象96.5万户、185.4万人;地方各级民政纪检监察机构共发现或收到移交问题线索389条,其中立案160件,问责干部182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问题明显减少,农村低保环境不断净化。

  农村低保的对象主要是农村病残老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群体。每月几百元钱的保障虽然并不太多,却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生活。还记得在中部一个村庄采访时见到的那位老大爷,身有残疾干不了什么活儿,原来生活只能靠本身并不宽裕的儿女贴补,自从村里给办了低保,老大爷基本生活不愁了,过年也舍得扯一身新衣裳了。老人不时露出的笑容里既有对舒心生活的满足,更有对好政策的感恩。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我国的扶贫事业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所以,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时,承担着兜底保障职责的农村低保,就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题的最后一道防线,绝对不能失守。

  但近年来在个别地方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新闻中屡屡曝出“关系保”“人情保”,让不该享受低保红利的人享受了,却把那些本该享受政策惠泽的人落下了。如此一来,既降低了低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干群之间的关系。私相授受、利益交换并非真正的“人情”,充分发挥低保好政策雪中送炭的作用,努力让贫困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那才是更大的“人情”。

  应当说,农村低保政策并非没有周全的制度设计,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关系保”“人情保”呢?恐怕还是要从制度执行是不是规范、有效监管是不是到位等方面来找原因。试想,如果制度执行上不能秉公守法,监管上不能严格把关,而是拘泥于人情关系,工作懒散懈怠,那么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会在执行中走样,农民群众热切盼望着的好政策也会因为执行不力而打折扣。开展针对农村低保的专项整治,无疑有助于让规范执行的“弦”绷得再紧一点,让有效监管的“水龙头”拧得更严一些,避免跑冒滴漏,从而提升农村低保的管理水平。

  其实,农村低保也好,其他民生政策也好,都要在狠抓落实、从严监管上下功夫,打通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和审计,也要完善问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让那些中饱私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付出应有代价,如此才能让各项惠农好政策的阳光更明亮、更温暖。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5日 18 版)
(责编:杨光宇、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