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小院见证生活变迁

本报记者  袁  泉  徐驭尧
2020年03月27日04: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今年89岁的扎西旺吉老人,家住西藏米林县米林镇邦仲村。在他家院子里,有两栋藏式小楼,一栋砖木结构的小楼略显破旧,已有近40年历史,另一栋崭新的砖楼,是2007年初建成、2018年刚翻新的。

  8岁的时候,扎西旺吉就开始替农奴主看管牛羊。“吃饭只能靠主人施舍一些糌粑和饼子,衣服只能捡别人扔掉的破布包在身上。”扎西旺吉说,在旧西藏,温饱都顾不上,农奴更别指望有自己的房子,“晚上就睡在牛圈里,没有门窗,刮风的时候,碗里头都是沙子。”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28岁的扎西旺吉分到了3头牛、两只山羊和3只绵羊。扎西旺吉记忆犹新,他头一回有了一条裤子和一块宅基地,“穿上属于自己的裤子,建起属于自己的房子,以前过得像牲口,现在终于翻身做主人了!”

  “我家4个整劳力分到了8亩耕地。”扎西旺吉告诉记者,翻身之后,靠着种青稞、小麦、土豆和青菜,以及在附近的林场伐木,他和妻子养大了8个儿女,一家人吃得饱穿得暖。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盖起了1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就是现如今院子里的老房子。

  1972年,扎西旺吉的小儿子格桑扎西出生了。在格桑扎西的记忆里,到山上伐木钱倒是赚了不少,可上山伐木指标越来越少,“以后咋办?”

  2003年,米林机场的修建为格桑扎西带来了好机会。当时工地正需要工人来运输建材,一些村民成立了运输队,格桑扎西听说后立马加入。“开始只做些帮忙装卸的工作,后来专门学了驾驶,开起小卡车,成了一名跑运输的驾驶员。”格桑扎西说,机场建设完工后,他又把眼光投向了机场周边的物流产业,邦仲村集体也成立了运输队,服务周围的物流、建材运输。

  活儿拉得多,口袋也鼓了起来。看着老房子,格桑扎西动了盖新房的心思。正巧,这时政府有安居工程补贴,格桑扎西一咬牙,掏出了自己几年来跑运输攒下的积蓄,在院里盖起了一栋两层高、面积近500平方米的藏式小楼。一楼是储藏间,二楼是宽敞的藏式客厅和卧房,客厅的墙上挂满了一双儿女的奖状。

  如今,扎西旺吉老人的孙子多吉普巴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村临近机场,村里正在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江心岛酒店,我想等读完大学就回家乡创业。”多吉普巴告诉记者,将来在村里开辟出专门的场地,引入摔跤、骑马等项目,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7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