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甘肃篇
【记者手记】苦尽“甘”来:康庄大道上的“精气神”
2020年10月05日09:45 来源:人民网
从甘肃回京已经数月。回顾在这片狭长土地上行走、访问的无数个瞬间,止不住思考:这个尚有17.5万贫困人口的西部省份,怎样才能打赢脱贫攻坚的大决战?
预想过会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
越野车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沟之间,下一站目的地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目测近在眼前的地方,其实曲折难行,很久才到。沿着盘山路爬到海拔2200米再看: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峭壁陡立,黄土坡连着黄土塬。瞬间就明白,形容甘肃脱贫攻坚之难,“滚石上山”这个词竟是如此贴切。
东乡县自然条件艰苦,生存环境恶劣,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之称。谢婷摄
临夏州属于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东乡县是省内尚未脱贫摘帽的八个贫困县之一,实打实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十几年来,东西协作对口扶贫开花结果,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也改变了这里的人。
东乡县龙泉镇拱北湾村的扶贫车间里,一笔户外劳保服装加工的新订单到了,女工们在缝纫机前忙碌起来。
镇党委书记杨志君对我们说,从前在东乡县,女性的家庭地位普遍比较低,不愿出家门、不敢见生人。自从易地搬迁点建起了扶贫车间,原本留守在家的婶子们、姑娘们,在家门口有了一份营生,上班、顾家两不误。
“你笑起来真好看。”张若涵摄
杨志君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女工们收到第一笔工资后,相约着去县城采购,给家里添了日用品,给公婆选了礼物,给丈夫和孩子置办了新衣服,还给自己买了化妆品。“穷的时候,哪还有心思打扮。现在她们自己能挣了,花钱心里有底气,家庭关系也比从前更和睦了。”杨志君说。
收入增加了,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眼界开阔了,收获了家人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你们说,山的那边有什么?”谢婷摄
离开东乡的途中,遇见三个小姑娘并排望山而坐。她们想些什么、聊些什么,不得而知。也许在琢磨,长大意味着什么;也许在盼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
而有些人,则在漂泊闯荡多年之后,选择回到故乡的草原。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郊的当周草原,我们见到了甘南旅业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桑杰,一位藏族青年,普通话流利,面庞黝黑,笑容灿烂。
远眺南山脚下细雨蒙蒙的草原,桑杰的介绍既文艺又深情:“小时候,阿妈告诉我,南山是我们的神山,下雨时起的雾,就是仙女的裙子。”
回故乡,乡愁并不是唯一的理由;做文旅,需要能把故事讲好的人。
桑杰曾是一名导游,毕业后在东南亚工作了几年。“当时我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但是一想到家乡这么美的草原、这么淳朴的人,我还是想回来。”得知甘南旅业招聘人才时,桑杰报名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终于如愿以偿。
“守着这么美的草原,我相信大有可为。”采访对象供图
“甘南在发展全域旅游,这与我的专业是吻合的,也给我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故乡正需要一群有担当、有想法、有理想的年轻人,我们愿意将从外面看到的、学到的运用到家乡的旅游事业发展中,为甘南的发展添砖加瓦。”说这些话时,桑杰的眼中闪烁着星芒。因为这份热爱,所以归来,所以担当。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甘肃还有很多故事——在定西,通渭的金银花开出别样神韵,增收在望的村民们笑容藏不住;在临夏,东乡的智能温控大棚里,香菇们“蓄势待发”,正等待着市场上的一个好价;在甘南,尕秀村的藏式牧家乐炊烟升腾,雪白的帐篷错落排开,风马猎猎,迎接着远客……
甘肃此行的所见所闻,以及一路感受到的“精气神”无不昭示着:决战决胜之年,甘肃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全面实现小康的动能越来越强大。
山路险路,谋出路;千难万难,不畏难。
耳畔犹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愈发坚信——苦有尽时,“甘”自来!
【推荐阅读】
(责编:孝金波、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