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公平正义”:法官上门解“疑难杂症” 刚柔并济破“执行难”
贡井区法院女子速执团队和法警在自贡某公司现场查封被执行公司财产。(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中新网自贡10月22日电 (单鹏)“儿子欠的钱,跟我们无关!”一听对面是法院,黄某的父亲撂下一句“狠话”便匆匆挂断电话。电话另一头,四川自贡市荣县人民法院双古法庭负责人李伶皱起眉头:若无法联系到黄某,农民工被拖欠了多年的工资由谁来付?
在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20多名当事人围着接访法官、该院执行局副局长曾永华,争着反映案件情况。“我们厂的案子还没执行下来,案子执行到哪一步了?”原富顺县某厂职工代表银西菊焦急地问。“别急,我们会给大家一个公道。”曾永华努力平复着当事人的情绪。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法院工作的指引,也是每一个法院人的初心、使命和追求。近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要求该省法院改进司法作风、强化诉讼服务、提升办案质效、维护民众权益。在此背景下,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38项“靶向措施”,涵盖规范流程管理、做优公开平台、规范法官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郑静春看来,公平正义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老百姓从一件件个案中获得的切身体会,“在乡镇设立诉讼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化解纠纷;受理环境资源案件,还老百姓一片绿水青山;设立道交一站式调处中心,缩减伤者理赔时间;延伸司法职能,面向青少年普法……种种举措,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刘萍(后排中间)等在自贡法院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点(高庙)回访村民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 供图)
“家门口”化解纠纷:解决多年“疑难杂症”
在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高庙村,不少村民的手机里都存着法官刘萍的手机号。一遇到拿不准的法律问题,村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刘萍,“刘法官来我们村后,村民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都知道有问题找法律。”高庙村党支部书记陈群称。
站、点是人民法院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的前沿阵地,是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前哨站”。2020年,自贡市首个乡镇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在大安区何市镇挂牌成立,在高庙村设立服务点。每周二,大安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全国模范法官刘萍或其他驻点法官都会来到高庙村,在村民“家门口”提供法律帮助。
“推动矛盾纠纷村村可解”。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2020年对口高庙村后,刘萍用极高的办案效率,先后解决当地几件持续多年的“疑难杂症”,在村民心里树立了法律的权威,“调解室里,村民们吵了多年的问题,几个小时就有了解决方案。”陈群感慨道。
沿滩区法院民庭法官助理明川永(左一)在自贡市沿滩中学开展普法宣传。(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不久前,一场持续5年、涉及4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纠纷在高庙村得到解决。2011年,自贡某园林公司在高庙村大规模流转土地近1000亩开发旅游项目。由于该项目经营不善、陷入停滞,自2017年起,村民就没有拿到上千亩流转土地费用。村民们着急上火,而该公司却不愿直面纠纷。
接到村民们反映后,刘萍等人多次现场调研、入户走访,厘清村民主要诉求及纠纷化解难点。通过前期析法明理,这家园林公司终于愿意直面问题,主动提出调解方案。就村民们关心的如何支付欠付土地流转费、处置地上附着物、公平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等问题,刘萍一一解答,打消了顾虑的村民们陆续同意与公司签订调解协议。终于,这场历时5年一团乱麻的土地流转纠纷圆满化解,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解决了纠纷。
“在‘家门口’化解老百姓的纠纷,不是为了结案而结案,一定要有为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今年8月来到自贡市荣县人民法院双古法庭前,李伶是荣县人民法院一名刑事法官。双古法庭对口当地20多个村庄,3个月以来,李伶经手的民事案件已有60余件。谈起向民事法官转变的最大感触,李伶说,要做好民事纠纷调解,最重要的是倾听当事人的心声。
今年9月初,李伶初次见到周某(化名)等7位村民。经过交谈,李伶得知,周某等7人被黄某拖欠工资4万余元,后者自2019年留下欠条后仿佛“人间蒸发”。对周某等人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笔外出务工收入对家庭生活至关重要。
经多次沟通,黄某父亲最终同意帮忙联系其子。原来,做生意赔了钱的黄某如今在成都开“滴滴”养家糊口,由于黄某的儿子天生有身体缺陷,大部分收入还要负担孩子的医药费。如果此时法院采取强制执行,黄某将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不仅工作机会不保,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更是遥遥无期。考虑到黄某的难处,在李伶调解下,黄某与周某等7人达成协议:在黄某最大承受范围内,每月偿还每人工资500元。经过20多天的奔走,这起拖了多年的纠纷被成功化解。
荣县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来院老百姓办理现场立案登记服务。(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破解“执行难”:力度与温度并济
拿着一份份本应让人欣喜的生效判决书,自贡某公司数十名职工却一筹莫展。2021年4月,面对拖欠长达6年、高达110余万元的工资社保等问题,近40名职工共同手持民事诉状来到了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
但这家企业早在2015年就已经完全停产,厂区杂草丛生、长期闲置,老旧机器设备随处堆积、满目疮痍,剩余的只有种类繁多的巨额债务。大部分职工对拿到拖欠薪资已不抱希望,有些也远赴外地务工谋生。
在执行中,如何把胜诉权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是法院执行团队面临的难题。
执行本案的是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女子速执团队,这支自贡市首支执行团队“娘子军”着重处理各类婚姻家庭、农民工工资、道交事故赔偿等“涉民生小额标的”案件,关注弱势群体衣食住行权益保障。
在该案中,期待依靠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任何财产权益。这支“娘子军”创新“在押财产转租赁”模式,将企业闲置的30余亩土地,在征得当事人认可前提下,由法院集中设立租赁,并专人负责租赁订立、租金监管、履约支付等事项,现已释放资金40余万元,全部用于支付职工所欠薪资和留守人员费用。针对企业内的困难职工,该法院与当地检察院开展1:1联合救助,拓宽救助渠道,进一步深化大病医疗、廉租房安置等兜底保障。
富顺县法院在道路交通一站式调处中心开展巡回审判。(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 供图)
日前,该企业原职工陈大英目睹了贡井区人民法院女子速执团队和法警现场查封被执行公司财产,“看到法官,就看到了希望,觉得问题能解决!”陈大英激动地说。
“执行难”除了查人找物难、应对规避执行难、财产变现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难点便是法官与当事人见面难、沟通难、管理难,执行法官长期外出办案,与当事人交流不畅,容易导致当事人情绪大、与法官矛盾尖锐。
为畅通当事人与法官的交流沟通,2019年5月,富顺县人民法院设立执行信访接待中心,执行局局领导每周轮流接访。当事人可直接向接访局领导反映案件情况,提交最新资料;在接访局领导调度协调下,当事人可与承办法官沟通案件办理进展。同时,此举还有助于对涉执当事人与涉诉当事人进行分类管理,减少缠访、闹访、越级访、重复访。
曾永华介绍称,该执行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以来,成功搭建起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沟通桥梁,极大缓解对立情绪,并提升了案件的整体执行效果。该院收到的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信访交办件由2018年的8件下降至近2年仅2件。
开展青少年普法:埋下法治种子
“在这起校园内侵权责任中,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在自贡市沿滩中学一场法治讲座上,主讲人、自贡市沿滩区人民法院民庭(未成年与家事审判庭)法官助理明川永抛出问题后,现场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近1个小时的讲座结束时,学生们意犹未尽。
沿滩中学是一所拥有约2000名学生的中学。2018年底,由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自贡市沿滩区人民法院联合市、区教育和体育局共同打造的首个青少年模拟法庭基地在沿滩中学揭牌。该校校长朱利明坦言,从前学校里出现过校园暴力,“有学生打架,有的甚至一言不合就动刀子。但自2018年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后,学生打架斗殴、矛盾冲突现象少得多了。”
“送法进校园”的背景,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与被侵害案件的时有发生。据《自贡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白皮书(2019年度)》,2019年,自贡法院受理涉未刑事案件76件123人,占全年刑事案件的4.94%,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0件62人,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36件61人。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2018年设立模拟法庭之前,我们走访调查过沿滩区多所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发现了诸多问题:学生打架斗殴多,校园欺凌普遍发生。性侵案件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有的职业学校还有吸毒的学生。这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沿滩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强表示。
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助理陈章琴从2017年起,就从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在她看来,未成年人犯罪大部分与家庭有关,“缺少爱、缺少监护、缺少管教,是未成年人犯罪最大原因。”
近年来,自贡两级法院聚焦校园欺凌、虐待儿童、青少年违法犯罪、性侵未成年人等热点问题,开展模拟法庭、庭审进校园、法治辩论赛等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近300场。
“公平正义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概念,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能更实际、直观地感受到公平正义。”黄强表示,这些努力将有助于青少年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在其心中埋下法治思想和法治素养的种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