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最高法与中国残联这样发力
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 (薄晨棣、李楠楠)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国际残疾人日”前夕,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今日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何抒介绍,最高法、中国残联始终坚持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立足各自职能开展了大量工作。
在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配套政策方面,积极支持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残疾当事人的诉权,让经济困难的残疾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近年来,最高法与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见》等多部政策文件,充分发挥国家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功能作用,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全流程、全领域使残疾人享受到门槛更低、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法律服务。联合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此外,各地法院加强审判场所无障碍建设,除了对现有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外,各地按照最高法的统一要求,在新建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时都配套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一些地方法院在立案阶段设立涉残案件绿色通道,全流程服务;一些法院建立标准化‘残疾人专用审判庭’,配套建设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盲人通道和无障碍指引标识等等,着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使司法为民理念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何抒表示。
何抒告诉记者,下一步,各级法院和残联将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便民诉讼、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加大合作交流力度,切实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