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我在你身边”系列报道

张文博:改造,从心入手

人民网记者 郝萍
2022年01月08日16:2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这里,一座围墙,四角天空。

这里,有迷途的灵魂,破碎的人生。

这里,是监狱,是和平时期没有硝烟的“战场”。

头顶国徽,身着警服,工作十五年来,现任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黄姑监区监区长的张文博一直扎根在监管改造一线,多次受命承担监狱险重难任务。

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

他与肺结核罪犯朝夕相处

2013年4月,组织上安排张文博到结核病康复分监区担任政治指导员,该分监区关押着136名结核病罪犯。

肺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感染。再加之这里的罪犯多数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们意志消沉、抗拒管理,因此管理起来十分不易。

赴任的第一天,张文博便收到了一个“下马威”。

“呸!”当时,一名罪犯将带血的浓痰吐在了正在巡查监舍的张文博面前,企图威胁。即便这样,一天、两天……他依然雷打不动的出现在监舍。

张文博在办公室工作。司法部供图

“虽然我也知道结核病可防可控,可真要与那么多结核病犯零距离朝夕相处,我的内心确实有顾虑!”张文博说,但是,自己是一名警察,更是一名党员,当组织需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

此后的3个多月时间,他天天守在监舍,遇到罪犯不吃药、吐药的情况,他始终坚持“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咽下再走”的工作方法,真正对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

现场管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思想教育

他是特殊罪犯的“摆渡人”

有一次,一名王姓罪犯突然报告心脏难受、呼吸困难,监区医生检查后,建议立即送往省城大医院。

当时因暴雨路面积水过深,在快到医院时,张文博便和同事光着脚架着王某,在积水中一步一步往前挪。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端茶送药,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王某深受感动。

后来,王某告诉张文博,与妻子一直没领结婚证,孩子因没有户口无法上学,家里也办不成低保,所以十分焦虑。那天,他本想利用离监就医脱逃,但民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备受感动,从而放弃了逃跑的想法。

了解这些情况后,张文博便就利用休息时间联系当地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协调工作人员和王某妻子一起来到监狱。为王某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继而帮他解决了孩子入学、家庭低保问题。从那以后,王某像变了一个人,积极改造,获得两次减刑。

张文博在主管结核病康复分监区4年间,摸索创建了现场管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思想教育“四步走”结核病罪犯改造流程,确保了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舍小家、为大家

他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在心底

当初,张文博被安排到肺结核病分监区工作时,自己的女儿才只有一周岁,家里的长辈反对,妻子哀求的眼神也让他不敢直视,因此,他对家人的愧疚感也从那时起深深地埋藏在了心里。

2015年4月16日下午,三岁的女儿因高烧咳嗽住院,医生怀疑是肺部的问题。在监区听到消息的一刹那,张文博脑袋嗡地一下,呆在了那里,内心深处积累多年的担忧瞬间涌现。

张文博一家四口。司法部供图

“会不会感染了肺结核?”“是我传染给女儿的吗?”……

一连串的问题像利刃一样割在心头,自责、后悔……多种复杂的情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几天之后,当他得知女儿的病情与肺结核无关时,泪水夺眶而出

“尽管每次回家之前,我都做足了清洁和消毒措施,但爸爸还是害怕啊!所以我只能狠下心来,尽量不和你有亲密的接触。你不知道,每当看着你跌跌撞撞地向我走来、伸出小手要抱抱的时候,爸爸多想和你亲亲、抱抱、举高高。”2017年中秋节,张文博因工作未能回家,用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女儿深沉的爱。

多年来,张文博就是在这样“一座围墙、四角天空”下,在监舍、食堂、教室之间,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来来回回,循环往复。他用真情感化着每一名罪犯,用责任挽救着每一个家庭,和同事们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整个平安中国。

据统计,他改造过的罪犯达到2200余人,累计康复结核病犯328人,转化好重点“顽危犯”42人,转化成功率100%。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24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11月26日,作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代表在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

视频剪辑:实习生谢怡中、王梓璇

配音:邬芃山 

(责编:马昌、邓志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