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较常年偏长,预计“南北涝、中间旱”
全力以赴 防汛备汛(美丽中国)
4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昌化溪的水面上,护水志愿队成员正在进行防汛应急演练。 |
核心阅读
当前,全国正从南到北陆续入汛,各地防汛备汛工作逐渐进入关键阶段。水利部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象水文年景偏差,极端事件偏多,6月至8月,全国旱涝并重,北部洪涝重于南部,中部可能出现干旱。
防汛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今年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得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秦家坪村,大山环抱,溪流交错。一旦遇上大雨天,河水陡涨陡落,威胁村民安全。“我们的手机上能收到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提示短信。出现险情后,我们以最快速度上报信息的同时,也会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村干部周金娥介绍。近日来,夷陵对全区13个乡镇的山洪沟、河道、水库、堰塘、在建涉水工程等开展汛前检查,落实相关防汛应急工作。
当前,全国正从南到北陆续入汛,各地防汛备汛工作逐渐进入关键阶段。水利部门大力推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全力排查风险点,为防汛赢得主动。
预计汛期我国南北方均有多雨区,应重点关注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等
与往年同期相比,当前的汛情呈现哪些特点?
“今年入汛日期较常年偏早15天,这意味着汛期时间更长、洪涝随时可能发生,防汛备汛工作更加紧迫。”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
“按照《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每年自3月1日起,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即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或任一入汛代表站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王章立介绍。3月14日至16日,我国南方累积降水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按照有关规定,3月17日为今年入汛时间。
看降雨量,截至4月26日,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1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共发生8次强降水过程。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流域西江等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接下来,雨情汛情如何发展?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据水文气象部门预测,6月至8月,全国旱涝并重,北部洪涝重于南部,中部可能出现干旱,降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格局,并以北方多雨区为主。此外,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台风影响偏重。
哪些大江大河应该重点关注?刘志雨介绍,北方要注意防范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等,“应格外注意的是,今年北方雨带集中在海河流域中北部的子牙河、大清河、北三河水系,覆盖京津冀重点区域。”从南方看,长江、太湖、珠江流域西江等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台风登陆,还将影响我国华南东部沿海、华东等部分地区。
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努力让信息直达一线群众
预报预警是防汛工作的前置环节。近年来,水利部门大力推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为防汛决策和群众转移提供有效支撑。
暴雨来去匆匆,历时短,强度大,如何让数据“跑”在洪水前?“把更多新技术应用到测报中,提升短临暴雨预警水平。”刘志雨介绍。比如,积极探索结合雷达回波、云图及临近降水数值预报成果等,将预警范围细化至区域或地市级。
测得准,更要传得快、覆盖广。让预警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直达有关部门和一线群众,是防汛备汛工作的重点。
王章立介绍,今年水利部着重修订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科学设置应急响应条件,量化响应启动标准,关口前移,健全完善联动响应机制,并强化应急响应执行,对不响应、响应打折扣的,严肃追责问责。
近年来,各地也积极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云南省将水利部门专业预警和乡村简易预警相结合,努力让预警信息发布不留死角;江西对水位涨幅超2米以上的中小河流站点,将及时发布洪水预警,提醒当地注意防范。
全力排查风险点,补齐短板,为防汛赢得主动
建筑乱建、垃圾乱堆等行为与河争地,阻挡洪水前行,极易导致突发性灾害发生。“今年以来,水利部门持续推进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计划5月31日前基本完成。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开展地毯式巡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王章立介绍。
同时,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按下“快进键”,让防洪工程以“强壮体格”迎汛期。据介绍,从今年初开始,水利部门倒排工期,全力推进,确保汛前完成修复任务,确实不能完成的,及时制定相应度汛措施。
“最关键的是要筑牢责任堤坝。”王章立介绍,日益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环环相扣的“技防”,都离不开“人防”。水利部门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每一座水库都必须落实安全运行管理责任。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7日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