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青春,在“火焰蓝”中淬炼(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徐向林  孙仲玉
2022年05月30日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图②为江苏盐城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特勤队员工作训练场景。
  胡万春 曹兆龙摄影报道

  图为江苏盐城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特勤队员工作训练场景。
  胡万春 曹兆龙摄影报道

  一

  赵毅与蒋永伟在同一班子前,两个年轻人都已是江苏省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小有名气的“尖刀队长”。

  2016年6月23日下午2时许,盐城市阜宁县遭遇等级为EF4级、风力超过17级的龙卷风,大量民房、厂房倒塌,部分道路受阻。时任阜宁县消防中队中队长的蒋永伟带着队员一赶到现场,指挥部就下达一项紧急任务:受灾的某厂房内存有大量三甲基铝,必须尽快找到并销毁。

  这是一场步步惊心、直面生死的硬仗!

  三甲基铝是高度易燃化学品,受到碰撞或者受潮、受热,都会引发爆炸。眼前,1.2万平方米的轻钢结构厂房在龙卷风的袭击下已成一片废墟,轻钢龙骨被拧成“麻花”状,风一吹,凌乱的轻钢板“嘭嘭”作响,天空还不时飘着雨点……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随时会成为诱发三甲基铝爆炸的导火索。

  破拆、掘进;掘进、破拆。蒋永伟带着队员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摸索前行。这时,一名队员听到一阵轻微的异响,急忙提醒蒋永伟:“队长,你听,什么声音?”

  蒋永伟侧耳一听,声音是从前面一堵墙后传来的。他的心立马悬了起来,他担心是破拆时撬动了支撑的骨架,如引发屋面的二次塌方,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他担忧时,“吱呀”一声,他面前的钢板墙被轻巧地挪开了,墙后出现一个穿着隔热服的“大高个儿”。蒋永伟冲“大高个儿”喝道:“谁让你们进来的?赶紧退回去!”

  对方回道:“情况紧急,指挥部命令我们协同作战。”

  蒋永伟还要劝阻,“大高个儿”却蹿到他面前,把他往前一拉。就在这一瞬间,一根数百公斤重的钢架“砰”的一声砸到了蒋永伟刚刚所站的位置。

  好险!这一拉,救了蒋永伟一命。这个“大高个儿”,正是赶来支援的时任建湖县消防中队中队长赵毅。

  两支队伍会合一处,经过连续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从一片废墟中找到了三甲基铝储罐。

  接下来,该怎么办?指挥部拿出一套应急方案:对三甲基铝进行引流控烧。

  所谓引流控烧,就是从三甲基铝储罐中引出一根导管,通过阀门来控制导出速度。每导出一小部分,就放进现场紧急搭建的防护堤放空燃烧,直到全部烧完。

  引流控烧的难度,不亚于拆弹。指挥部布置任务时,赵毅与蒋永伟争上了。赵毅说:“我熟悉化工知识,我第一个上,为队友们探路!”

  蒋永伟说:“我熟悉地形,我第一个上!”

  考虑到三甲基铝储量较大,指挥部决定赵毅与蒋永伟各带一个“尖刀班”轮流上阵。

  对于这次救援,赵毅留有一张同事在现场拍的照片。照片上,只有他和另一个队友的背影,他们面前的防护堤内,喷吐出近一人高的烈焰。

  照片是静态的,远不足以呈现现场的惊心动魄!

  当时,天气闷热,赵毅和队友穿的是密不透风的隔热服。他们从罐体内小心翼翼地导出三甲基铝,稳健地转移到防护堤,而后点燃,同时要精确控制燃烧速度。

  烈焰前,高温炙烤,汗水浸透全身,而他们的操作一丝一毫也不能出错。如果稍有不慎,三甲基铝会将现场炸得片甲不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救援者无不屏气凝神。“尖刀班”轮流奋战4个多小时,第二天凌晨,这一“重磅炸弹”终于成功拆除。

  二

  2020年2月,赵毅调任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党支部书记兼政治指导员,与党支部副书记、站长蒋永伟在同一班子。

  西环路特勤站的前身是消防特勤队,始建于1960年。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集体,几代消防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和热血。那天一见面,蒋永伟就与赵毅交换情况:整个特勤站现有44名队员,平均年龄27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你的心愿!”蒋永伟拍着赵毅的肩头说。

  说到心愿,赵毅微微一笑。原来,2018年11月9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成立。这一天,他通过媒体得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636名消防官兵在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过程中壮烈牺牲。

  看着这血与火染成的数字,时任响水县消防救援中队中队长的赵毅眉头紧锁,心情沉重,他很想做点什么。2019年元旦,他在微信朋友圈写下新年愿望:“每年出警兄弟们都一个不少,平安归来!”

  他的愿望写下后不久,当地一家化工厂发生重特大爆炸事故,赵毅以最快的速度集合队伍前往救援。上车后他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所有队员卸掉个人防护装备里一切跟金属有关的物件。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赵毅,他们即将投入的战斗中,这些物件随时可能触发意想不到的危险。

  赶到现场,两个苯罐、一个甲醛罐,将近4500立方米的物料同时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燃烧的危化品液体和五颜六色的气体四处蔓延;地上到处是瓦砾废墟和裸露的钢筋……

  赵毅紧急下令:“大家跟紧我,听指令行事!”

  现场危机四伏,步步艰险。赵毅临危不乱、冲锋在前。他细细查看每一处着火点,哪些在稳定燃烧、哪些仍存安全隐患,他都逐一记住。在准确判断暂时不会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后,他果断下令:“救人第一!”

  紧接着,赵毅带领队员在距离火罐仅50米的地方,紧急营救遇险幸存者。就在赵毅营救出第五位幸存者时,一个年轻人踉踉跄跄跑到他跟前,焦急地说:“那儿还有伤员,快救!”

  顺着年轻人手指的方向,赵毅看到几百米开外的一处着火点由于处于下风位置,烈焰冲天、浓烟滚滚。赵毅正欲冲过去,两名队员挡在他前面,主动请战:“队长,让我们去吧!”

  赵毅喝道:“服从命令,我去!”

  说罢,将他们往旁边一推,自己冲进火海。快到救援地点时,赵毅突然感觉呼吸困难,他暗呼不妙,空气呼吸器的氧气不够了!正常情况下,空气呼吸器的氧气可用1个多小时,而自己在现场连续奔跑,加速了氧气的消耗,才十几分钟,氧气就已告急。而眼前的着火点面积较大,烟雾弥漫,冲进去搜索救人随时会遭遇不测。

  紧急关头,赵毅没有丝毫犹豫,他一边小口吸气以节省氧气,一边大跨步前行以节省救援时间。着火点内高温炙烤,能见度极低,而且随时会有二次爆炸的危险,赵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点过去,赵毅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就在赵毅快支撑不下去时,突然被绊了一脚,低头一看,地上躺着一个人,赵毅赶紧背起他冲出了火海。到了安全地点,赵毅换上队友递来的空气呼吸器,又急忙问正欲转移出去的伤员:“里面还有人吗?”

  “还有一个……跟我在一起的。”伤员虚弱地说。

  有名队员闻听此言后,转身就准备冲向火海救人,却被赵毅拉住道:“里面我熟,还是我去。”

  说着,赵毅再次返身火海,又救出一名伤员。在这次救援中,赵毅与队员共救出13名群众,并疏散50余名群众。

  40分钟后,第一支增援队伍到达。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尚不清楚的事故原因,增援一时无从下手。赵毅根据进入现场的最新印象,紧急绘制出宝贵的事故现场地图,一一标明相关险点,对增援队员进行安全指导,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这次危急险重任务,所有队员都如他所愿,平安归来。

  三

  特勤站,是干什么的?带着这个疑问,初夏的一个上午,我们走进西环路特勤站探访。

  “注意身后,注意协同。”特勤站训练场上,身着“火焰蓝”训练服的特勤队员们依次排开,听从赵毅的示范和指挥,他们甩水带、攀爬、操作器材……一遍遍重复练习着各项专业技能。

  这样的训练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在和平年代,消防救援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镌刻在每个消防救援队员心里。训练塔窗台上的齿痕、高空设施上的脚印、磨损报废的水带,见证着特勤队员们训练的刻苦。

  “特勤是应急救援队伍里的尖刀。俗话说: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特勤队员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赵毅一边抹着汗一边告诉我们,在历次救援中,特勤队员们握过水枪、爬过高楼、提过煤气罐、捅过马蜂窝,灭火、抗洪、抢险、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无处不在,又好像无所不能。

  95后崔慕8年前入伍时,体重较重。成为特勤队员后,他下决心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中短跑、俯卧撑、单双杠、障碍板等一系列训练课目,让他一步步从“达标”练到了“优秀”。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肌肉结实、身体健壮的训练尖兵。

  2019年,崔慕参加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集训时,崔慕的膝盖意外受伤,他硬是在膝盖上打上绷带,咬着牙坚持集训,并且训练强度丝毫不减。当年11月,他在正式比武的百米障碍救助操项目中获得第四名。“那次要不是膝盖受了点伤,我肯定能进前三名。”在训练场,崔慕一边拉着单杠做引体向上,一边对我们说。

  “这小伙子不说大话,他定下的目标几乎都实现了。”一旁的赵毅告诉我们。2020年,崔慕果然就在全国第二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中,力夺百米障碍救助操第一名,并且夺得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百米障碍救助操第二名。

  四

  2021年7月,河南暴雨。西环路特勤站接到上级命令,迅速行动,组建由蒋永伟带队的“最强战斗班组”,连夜驱车700公里,奔赴河南抗洪一线。

  到达河南新乡抗洪现场,道路全部被淹,被淹村民家中的积水高达1.4米,1000多名村民被困在三村交界处的仅存高地。

  “快看,救援队来了!”村民们喊起来。

  水灾救援与火灾救援不同,火灾救援拼“快”,水灾救援拼“快”更拼耐心。根据现场情况,蒋永伟将队员兵分两路,一路用舟艇救人,一路用水泵抽水。

  泵不停,船不停,人不停。他们连续奋战100多个小时,成功疏通了从新乡到卫辉的交通大动脉,为被困群众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搜救群众时,最大的舟艇只能坐6个人。群众坐满后,救援人员立即跳下舟艇,在水里推着艇走。到了轮班休息时,95后队员毛宏杰想起该给远在浙江的父母亲打个电话了。母亲心疼儿子,非要跟毛宏杰视频通话不可。通上视频后,看到黝黑消瘦的儿子,母亲舍不得了,又一次劝说毛宏杰回家工作。

  毛宏杰的父亲在当地经营一家公司,一心盼望着毛宏杰能回来助自己一臂之力。这次,母亲又在电话里劝。毛宏杰说:“妈,您别劝我了,我想在这儿扎根一辈子。”

  “妈,快看。”毛宏杰将手机镜头一转,镜头中,出现了一艘救援舟艇,上面坐着七八个刚刚解救出来的群众。

  舟艇驶过后,毛宏杰转回了镜头,他还没开口,母亲已在那端说:“孩子,妈懂你了,你好好干,注意安全。”母亲挂了电话,毛宏杰安心地笑了。

  同为95后的刘泽文前年随队到江苏淮安市的淮河流域沿河村备勤,当时正处于防汛关键阶段,队员们连续几天几夜坚守在堤坝上没合眼。为了赶走瞌睡,一帮年轻人聊起了各自的家乡。轮到刘泽文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家就在沿河村。”

  “这么巧?快带我们去你家瞧瞧。”有队友跟刘泽文调侃道。

  刘泽文认真地说:“那可不行,我们正值勤哩。”

  第二天中午,领队的蒋永伟将饭菜带到备勤点。刘泽文吃着吃着突然停下了筷子。

  “刘泽文,你怎么不吃了?”蒋永伟问。

  “报告站长,这饭菜味儿让我想起了我爸妈。”刘泽文低着头说。

  “这就对了。”蒋永伟放下筷子,向队友们身后招了招手,只见刘泽文的父母从远处走了过来。“泽文,爸妈看你来了。”一声呼喊,让刘泽文泪流满面。这顿饭菜,正是刘泽文的父母做好托蒋永伟带到堤坝上的……

  那天上午,我们在西环路特勤站,听到了许多这样动人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力量。

  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年轻人,续写着西环路特勤站这个英雄集体的荣光:2020年5月,西环路特勤站被应急管理部荣记集体一等功;2021年6月,西环路特勤站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5月,西环路特勤站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走进特勤站荣誉室,我们看到荣誉墙上的一个个名字和一组组数据:一等功臣赵毅,先后参与灭火救援4000余起,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保护群众财产近亿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蒋永伟,15年时间出勤6000余次,解救受困群众200余名,抢救财产价值超2亿元;“训练尖兵”崔慕,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

  制图: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30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