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肯钻研、爱琢磨,从事排爆工作14年,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邓欢——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守护安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本报记者  尹晓宇
2022年11月14日05: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安全处置300多枚废旧炮弹、炸弹以及疑似爆炸物;曾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一次性处置废旧炮弹68枚;最忙碌的一个月内,曾出警29次,成功转移废旧炮弹121枚……

  从事排爆工作14年,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邓欢成长为当地有名的“拆弹专家”。

  一个人从零干起

  “组织信任我,我肯定要把排爆的担子挑起来”

  大运河从淮安穿城而过,漕运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邓欢的故乡南昌与淮安一样,都是红色的土地。

  儿时,邓欢的家就在南昌市方志敏烈士墓附近,英雄事迹他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做梦都想成为一名特种兵。”39岁的邓欢回忆起少年时代的梦想仍难掩兴奋。

  从体育院校毕业后邓欢选择参军,因在部队表现出色,2003年他被选入江苏省公安厅反恐突击队,成为江苏公安系统首批反恐突击队员。2006年,他又被特招到淮安市公安局,成为一名特警队员。

  10秒制服挟持人质的歹徒,夜间高空索降破窗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邓欢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对于特警的工作要领,他肯钻研、爱琢磨,很快熟悉并掌握。由于业务基础扎实,他成为反恐、处突战线上的一名尖兵。

  直到一次出警,让他犯了难。

  2008年,因为城市建设,淮安不少地方开始兴建工程。一天,邓欢接到警情,某工地挖到了废旧炮弹。

  “没有过处置经验,刚到现场无从下手。”邓欢一边给外地兄弟单位专业排爆人员打电话、拍摄照片和视频,一边按照指导进行操作,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枚迫击炮弹从工地转移到防爆罐中。

  以后若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邓欢陷入了沉思。

  由于在处置废旧炮弹过程中表现不错,组织上找到邓欢,希望他能扛起排爆的担子,组建专业的排爆队伍。“我是组织培养起来的,组织信任我,我肯定要把排爆的担子挑起来。”邓欢一口应下来。但当时警队里见过炸弹的人都没几个,装备就只有老旧的三件套——一套无磁工具组,一台老式X光机,一套排爆服。

  缺人、缺设备,唯独不缺干劲。看书、外出培训、通过网络学习、研究国内外涉爆案例、跟同行交流,邓欢全身心投入,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一次次排爆历练

  “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接近,这是排爆工作的原则”

  实战是最好的老师。

  2015年3月,北门桥水利改造施工点发现一枚废旧炮弹。接警后,邓欢带领排爆小组赶赴现场开展处置。结果刚处置完回到单位,该工地报警称又发现一枚,他即刻折返回去。那一天,因为废旧炮弹警情,邓欢到这个工地去了三趟。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邓欢有29天因为在这个工地上发现废旧炮弹而接连出警。为此,他专门制作了课件,为现场施工人员宣讲有关废旧炮弹的安全常识,以防工人误触后发生事故。

  让邓欢记忆犹新的是4月6日那天,天降大雨,工地一片泥泞。到现场后,邓欢发现一枚只露出半个尾翼的航空炸弹,至于年代和类型等无法判断。经过稳定性检测后,他决定带着排爆小组徒手挖。

  顾不上泥浆浸泡、碎石摩擦,邓欢穿着30多公斤的排爆服立刻投入工作。炸弹一点一点地在几双手的努力下显露出来,外表锈蚀严重,无法辨别。突然,炸弹开始冒气泡。

  “你们都退后,让我来!”邓欢让其他队员到几十米以外的地方警戒待命。“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接近,这是排爆工作的原则。作为主排爆手,在危险不明的情况下,肯定要最大限度保证其他队员的安全。”邓欢事后说。

  会不会是毒气弹?是不是要爆炸?邓欢停下来,站在一旁,几个关键词快速在脑子里搜索。

  闻一下,没有气味,邓欢又后退几步,盯着不停冒气泡的地方观察了几分钟。正当他准备去采样时,气泡突然不冒了。

  邓欢定了定神,走向炸弹,继续用手挖。雨水汗水夹杂在一起,他的视线开始模糊。

  “炸弹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未知,这些废旧炸弹长年沉睡在地下时是稳定的,但受到外力后会引起内部状态变化。”邓欢解释,炸弹引信的起爆机构就像是用卡子卡住的弹簧,一旦外力改变就可能引爆炸弹。有的炸弹设置了延时起爆,有的设置为落地爆炸,这些都需要在现场快速做出判断。

  一番努力后,一颗长80厘米、直径25厘米、重约50公斤的炸弹被挖了出来。捆扎、起吊、装箱等待转移,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

  “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型废旧炮弹,现在不到10分钟就能排除险情。”邓欢说。即便他攥着拳头,也能看到手上一块又一块的伤,云淡风轻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从警以来,邓欢多次立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一群人刻苦训练

  “带出了队伍,自己更不能有丝毫松懈”

  警队每天有两场训练。跑步、格斗、攀登、射击这些基础训练之外,排爆小组队员还有一些“加餐”,比如穿着排爆服跑1500米,即便在39摄氏度的高温天气里,训练也得继续。

  “爆炸物不挑天气。”2021年盛夏,邓欢接到警情,涟水县一居民在自家门口发现陌生鞋盒,有根线头裸露在外面,怀疑是爆炸物。邓欢到现场后,趴在地上,一点点开始拆弹,不到5分钟,浑身已经像被泡在水里一样。

  “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能之外,排爆手还得有双灵活的手。”穿着排爆服穿针引线、挑豆子——用筷子把绿豆大米等混在一起的杂粮各自挑到一个碗里,也是排爆手的日常训练。

  有一次,邓欢跟做外科医生的舅舅聊天,发现舅舅为了训练缝合血管的技术,拿煮熟的大葱进行缝合训练。邓欢深受启发,开始练习核雕,方寸之间的精工细作磨炼着他的耐心。“我以前脾气很急,做了排爆手后,性子缓了不少。”他说,“做核雕时可以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那种凝神聚力之后的自由感正是排爆时需要达到的状态。”

  除了自己不断精进技能,邓欢还用相当一部分精力用来带队员。阿朋飞是2020年入队的新人,也是邓欢重点培养的队员。“平时看模型学,出警时,师父还会现场讲解。”阿朋飞如今已能处置一些常见的废旧炮弹。“带出了队伍,自己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守护安宁。”邓欢告诉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4日 11 版)
(责编:白宇、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