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坚守卫国为民初心
张玲,女,汉族,1977年6月出生,2000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月入党,现为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岛边检站执勤五队三级高级警长。
潜心钻研,她是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抽丝剥茧,她是屏幕背后的“隐身猎手”;三赴侗乡,她是孩子口中的“警察妈妈”。从警23年,她忠诚履职守国门、用心用情为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嘉奖3次,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定点帮扶成绩突出个人”“最美支教民警”、山东边检总站首届“最美边检卫士”、青岛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等。
年轻时,她拿起验讫章在验证台上查验旅客,接证、查验、放行,是她每天的工作。后来,她转战幕后,以键盘、鼠标为“武器”,在海量的信息流中大浪淘沙,与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暗战。再后来,她自告奋勇成了支教老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与山区的孩子们仰望星空、携手同行。
她叫张玲,是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岛边检站的一名民警。23载坚守,她,只为一颗执着的初心。
深耕主业——“服务永无止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2000年7月,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张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12个字。
张玲所在的青岛边检站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边检站之一,担负着青岛港航行国际航线船舶的出入境检查及管理任务,业务种类齐全、专业性强,岗位能力是支撑也是保障。
凭着一股不放弃、不服输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不到一年时间,张玲便熟练掌握了港内所有类型船舶的查验方式,并发挥外语特长,编写了英语、日语常用执勤用语手册,帮助一线执勤民警提高外语水平和与外籍旅客交流的能力,成了单位里小有名气的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
“旅客们最关心的就是通关速度,既要保证查验准确,又能让旅客快速通关,我们的专业素质和验放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张玲深知出入境群众对边检工作的诉求,“通关要迅速,服务要热情、态度要友好”,是她对群众诉求的最好回应。
图为青岛奥帆中心。
“帆船”不仅是青岛的城市名片,也是拉近青岛与世界距离的重要桥梁。多年来,青岛先后引进举办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等国际顶端赛事,“帆船之都”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
然而,当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首次落户青岛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张玲和同事面前。
由于通关场地限制,办理边防检查手续须频繁往返赛事现场和边检大厅,两地相隔甚远,将大大延长通关时间,给赛事造成严重影响。
图为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前,张玲(右二)和帆船比赛运动员进行交流。
“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张玲提出了“两点同步边防检查法”,即现场查验与后台核查分组同步配合实施。很快,张玲提出的方法得到了上级大力支持并在全省推广使用。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外参赛队员,张玲结合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办理检查手续要细心、提供服务要真心、解答问题要耐心、帮助旅客要热心,接受意见要虚心”的“五心”服务法,以及“驻访解帮跟”五步工作法、“定期走访”制度等举措。
赛事期间,张玲提出的检查法发挥出重要作用,船舶通关效率提升了1倍以上。便捷、高效、温馨的通关服务得到中外参赛队员的一致赞许,受到驻地政府高度肯定。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张玲多次被选派进入特种勤务小组,先后8次随船赴境外执行大型豪华邮轮检查勤务。除此之外,奥帆赛、多国海军活动、上合峰会等重大勤务中,总能看见她的身影。
数战数决——“把牢国门第一道防线”
移民管理警察被称为“国门卫士”,一方面代表着国家形象,另一方面,更关乎国家安全。作为检查员的张玲每天都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
图为张玲正在核查出入境人员信息。
2010年11月的一天,张玲正在为出境旅客办理边防检查手续。此时,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随着侯检队伍来到了张玲面前。
“您好,请出示证件。”张玲面带微笑地说道。男子随即从包里拿出护照递给张玲,就在这时,张玲敏锐地捕捉到了男子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躲闪,顿时心生警觉。
接过证件后,张玲不动声色地仔细查验,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虽然和照片很像,但绝不是同一个人!经过进一步核查,最终确认了男子企图冒用双胞胎弟弟护照偷渡韩国的事实。
图为张玲在疫情期间与码头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情况。
这之后,张玲屡屡识破偷渡人员的伪装。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后,因头脑清醒、心思缜密、分析研判能力出众,张玲被调到核查办案岗位。
为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张玲把“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挂在嘴上,更体现在行动上。白天向书本学、向同事学,晚上坚持复盘操作,研究案例,钻研技战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玲先后核查发现涉网上跨境违法犯罪信息300余条,跨境违法犯罪团伙2个,可疑人员320余名,排查相关线索23条。多条线索通报相关部门后,所涉案件被列为重要案件侦办。
图为张玲在疫情期间侦办案件。
期间,张玲还积极投入到新时代“枫桥式”警务区建设当中,实践探索“三包两谈一访”群众工作法,串百家门、结百家亲、解百家难,办理典型案件5起,解决群众身边困难琐事20余件,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三度支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用全力、尽全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20年5月,当张玲第一次踏上广西三江县寨塘村这片热土时,就给自己立下誓言。
语言不通、饮食不适、水土不服、停水断网……困难重重,更令张玲没有想到的是,她负责教授的三、四年级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很是薄弱,有的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
张玲没有畏难,她决定从最薄弱的学生身上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一一帮扶。
班里有个学生身体和精神上患有残疾,并且家庭离校较远,到校上课成了这个孩子最大的难事。了解情况后,张玲毅然决定送教上门,每周末往返八十余公里山路,乘车到学生家里为孩子补习一周的课程。不善表达的孩子每次都为张玲端上一杯放了白糖的白开水——这是孩子眼里最好的“饮料”。
80多公里山路换一杯白糖水,这样的事情在张玲眼里格外宝贵。
图为张玲为广西三江县寨塘村孩子们上课。
张玲的学生中,有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小女孩从小没有了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微信视频聊天,是孩子和爸爸“见面”的主要方式,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小女孩养成了内向腼腆的性格。
为了走进小女孩的心里,张玲主动添加了小女孩的微信,每天晚上发语音、打视频,给孩子讲故事、唠家常,陪伴她入眠。
小女孩渐渐活泼自信起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她骄傲地逢人便说:“我也有乃(侗语:妈妈),是个警察!”
图为张玲和学生一起手绘板报。
扶智不忘扶志,张玲既当支教老师,又当帮扶队员,为改善当地教育条件、帮助村民致富操心尽力。
她多方奔走,先后协调青岛的企事业单位采购和帮销当地茶叶近30万元,调研提出“中草药种植基地”产业发展项目,帮助建立螺蛳套养基地,协调争取20余个就业岗位……在她的号召动员下,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到教育帮扶工作中来,援建图书室、设立奖学金名额、捐赠开学大礼包……孩子们的“小心愿”一个接一个实现了。
在张玲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寨塘小学三年级、四年级英语成绩,最终取得全乡年级排名“双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2月,怀着对广西三江的款款深情,张玲第三次递交支教申请,毅然跨越祖国山海,开启了她“教育帮扶”新征程。
图为张玲为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张玲23年如一日扎根基层、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她常说,坚守国门是她无悔的选择,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光荣。
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使命。
供稿:山东边检总站
文字:王雷
摄影:王培锋
海报制作:孟令军
编辑:朱雯娴 施阳春
审核:马坤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