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客栈擦边建?丽江泸沽湖生态整治受质疑
旺季已过,王鹏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经营的湖景客栈依旧生意红火。王鹏说,相对于商业化较早的大落水村,他家客栈所在的吕家湾、蒗放和普洛村一带是泸沽湖这几年的新投资热点。
“商机”源于几年前开始的一项生态整治行动。为加快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丽江市宁蒗县自2018年11月起展开拆迁整治,对泸沽湖沿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除国家重点保护村落外)民居客栈等建筑进行集中拆迁。
拆迁后,一线湖景客栈格局重洗,一栋栋新客栈拔地而起,外地投资者纷纷携资入驻。火热背后,有村民反映,拆迁整治期间出现假离婚分户获取建房资格、填湖规避整改、湖岸线坐标点混乱等现象;整治后,仍有客栈建在80米生态红线内。
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丽江泸沽湖沿岸客栈林立,部分生态保护界桩在客栈花园里、游乐设施区。
丽江泸沽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传统村落大落水村外,其余80米生态红线内的民居、客栈均已完成拆迁,共计160户;临湖确实有几户“擦边建设”,但“已报备”。记者向该局申请查阅丽江泸沽湖岸线坐标和80米生态红线分布情况,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沿湖发现三种界桩
80米生态红线是泸沽湖生态保护的底线,也关系到拆迁整治的范围和后来临湖客栈的修建。
多名村民回忆,整治后,原来临湖的房屋被拆除,部分村民就近退后,修建新一线湖景房。外地投资者纷纷携资前来租地、租房,经营客栈,离湖越近,租金越贵。
“有的人享受了拆迁补贴,新建的房还是在80米内。”普洛村村民杨此礼称,他根据“最早的界桩”和实地测量发现,拆迁整治后,仍有客栈建在临湖80米范围内。
9月中旬,记者自东向西沿丽江泸沽湖走访,依次途经普洛、蒗放、吕家湾、三家、大落水等村庄,一共发现了三种界桩。最醒目的是“湖滨生态红线”和“一级保护区”。这两种界桩沿湖岸线呈不规则走向分布,二者均无米数标识,同类界桩间距看不出明显规律。
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局长卢兴华告诉记者,目前丽江泸沽湖沿岸其他界桩的功能都已被“湖滨生态红线”替代。他介绍,这种界桩是2022年底,丽江泸沽湖管理局依据“两线三区”相关要求设立的,“最近的是80米,最远的就不止了”。
根据2022年4月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线”指的是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三区”是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卢兴华补充道,另一种“一级保护区”界桩则是泸沽湖最高水位外延80米的界限,这一标准也是此前80米生态红线拆迁整治的标准。他称,这类界桩的设立时间要更早,但具体时间不清楚。
此外,记者在吕家湾村和蒗放村交界的三岔路口发现第三种界桩。该桩靠近公路旁的水沟,顶部印有黄色的“临湖80米”字样。在此桩旁边、离湖更近的方位,有一个“湖滨生态红线”界桩,二者垂直距离约五米。若以此80米界桩和湖岸走势为参照,旁边一栋3层的客栈疑似位于80米内。
“80米”桩(右)和“湖滨生态红线”桩(左)。 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在丽江泸沽湖管理局,记者看到一份该局2013年与建筑公司签订的《泸沽湖景区沿湖80米定桩定界工程协议书》。丽江泸沽湖管理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张国富解释称,这种80米界桩是当年用皮尺拉着量的,现在应该很难找到了。“2018年拆迁整治又重新量了,是根据坐标量的,但没有单独打桩。”
卢兴华称,目前除传统村落大落水村外,其他村庄均已完成拆迁整治,退至80米生态红线外,整治共涉及160户居民。对于“湖滨生态红线”界桩为何会比“临湖80米”界桩更靠近湖岸,截至发稿时丽江泸沽湖管理局方面未作回应。
在普洛、蒗放、吕家湾、三家等村庄,记者看见部分“湖滨生态红线”和“一级保护区”界桩紧邻民居、客栈:有的在房屋墙根下;有的在客栈花园里,被篱笆围住;有的位于客栈门前的游乐设施区,周边是已经硬化的低矮围墙。
部分界桩在客栈的花园、休闲区。 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意见》明确,生态保护核心区是湖泊岸线与湖滨生态红线之间区域,该区应全面退出无关设施,严格管控建设活动。
对此,张国富解释称,部分客栈认为湖边的绿化“不好看”,于是自己在界桩周边造了景。卢兴华告诉记者,在普洛和蒗放村附近,由于测量误差,确实有五六家新建的房屋仍“擦边”“压线”,但具体距离他不清楚,“不可能叫老百姓再拆一次,我们已经和省里报备了的”。
岸线坐标点打在湖里?
吕家湾、蒗放、普洛三个村庄坐落于泸沽湖南岸,自西向东相邻,是目前临湖客栈、民居较为集中的片区之一。
不在拆迁名单里的杨此礼坚持认为他家的木屋在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杨此礼家位于普洛村湖边,他说自己是以湖水和陆地的交界为基准用卷尺测量的。
“局里给出过解释,还叫人测量过,他家的房子不在80米内。”对此,张国富向记者解释,湖岸线的定点标准是泸沽湖最高水位、海拔2691.8米的位置,“打有坐标的”。
杨此礼回忆,2021年8月,他当着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工作人员的面,找来了第三方测量公司对房屋临湖距离进行测量。测绘员通过仪器发现坐标点在湖里,目测离湖岸15米左右。杨此礼觉得有些离谱,沿湖80米的范围难道要从湖里开始算?
这次测量并未完成。张国富回忆此次测量时称,当时测绘员没测就走了。杨此礼提供的一份和该测绘公司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中,对方称“是我们嫌麻烦,不想搅进去这个浑水了……点就在湖里面,咋个进去了就要问管理局了”。
杨此礼说,他后来得到的回复是,确定湖岸线坐标时,是他的父亲带着测绘员划船进入湖内打的坐标点。他提供的一份2023年6月1日,其与曾任丽江泸沽湖管理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的谈话录音中,双方谈及此事。
上述负责人说:“你姐姐家,在你家下面一点,在80米以内……当时是你爹,为了在80米以外,(带着测绘员)划到(湖里)那个点的。现在是按照最高水位线2691.8(米),只能从这里测了嘛。”
对此,杨此礼说,父亲是听信了附近不想搬迁的人劝说。但他不解,为何专业的测绘人员会被七十多岁的老人误导?后来有关部门为何没有进行核查和纠正?记者向张国富询问此事,对方称“不清楚”。卢兴华则称“怎么可能”。
对80米生态红线位置存在疑问的不止杨此礼。在蒗放村,一名村民指着自家客栈旁的“湖滨生态红线”界桩告诉记者,“我拿皮尺量了无数次,这里到湖岸的距离是75米左右,根本没有80米。”该村民称,负责测绘的人来量过好几次,每次湖岸的起点都不一样,他至今不清楚80米生态红线到底在哪。
填湖规避整改?
“这棵树是我以前拴船的。”蒗放村村民王军指着泸沽湖边一棵大树说,从前树下是一个天然的斜坡,湖水漫上来,正适合停船。但现在此树离湖水已有三四米的距离,树和湖水之间隔着压实了的黄土和砂石。
王军告诉记者,80米生态红线拆迁整治前后,一些村民为让自家客栈满足80米的规定,拉来砂石,将原来的湖岸线往湖中心方向填,仅他家附近就有大约五六十米长、三四米宽的区域被填。他指着现在的湖岸说:“本来从这里到房子,是没有80米的,填了之后就有了,就满足条件了。”
王军所说被填区域。 人民网记者 黄钰摄
王军的旧宅在80米生态红线拆迁的名单上。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家附近一间客栈侧后方的一根电线杆处,“电线杆上原来有80米的标记,但是现在被涂掉了”。王军说,搬迁后,他按照此处80米的范围修建了新房,但有人却把客栈建在了他家新房和湖之间。
然而以附近的“湖滨生态红线”和“一级保护区”界桩为参照,王军所指的客栈则在80米红线范围外。王军认为这是“填湖”的结果。
对此,卢兴华称,“就是怕出现这样的情况才用最高水位线去测量”。他认为,即使往湖里填石头也不影响湖岸线的测量。就是否存在填湖的现象,他表示“不清楚”。
杨此礼说,拆迁整治期间,还有村民通过假离婚方式分户,多拿建房资格。“村里的土地本就不多,乱分户后,原本只应享受1户安置的却得到2户名额,有的甚至是3户。”
丽江泸沽湖管理局规划建设科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承认,拆迁整治期间确实出现过夫妻分户的乱象。
多名村民表示,近年来普洛、蒗放、吕家湾一带客栈数量显著增加。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普洛码头到吕家湾码头不足3公里的距离,沿湖已建成和在建的50余栋一线湖景房,有的挂了客栈的招牌,有的挂着招商的横幅。
2023年7月,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向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2016年以来,丽江泸沽湖管理局接受各类环保督察、检查共计12次,共提出8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7个,正在整改4个。记者询问上述整改问题是否涉及80米红线内违建客栈,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宁蒗县委宣传部10月18日向记者提供的一份丽江泸沽湖保护治理工作材料显示,近年来,有关部门已拆除湖滨生态红线内民居、客栈20户;完成“一户多宅”73户、私搭乱建95处拆除;整顿沿湖9个村58户分户不合理户籍。
《丽江日报》报道,2023年1月1日至10月6日,从丽江方向进入泸沽湖游客数为138.3868万人,同比增加173.74%。丽江泸沽湖管理局一份未公开的2022年述职材料介绍:一定程度存在对泸沽湖水质盲目乐观的现象。
(文中王鹏、王军为化名)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mzj@people.cn
推荐阅读
人民直击丨河北玉田县一村庄饮水工程烂尾两年半 村民多次反映未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