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推进科学储粮 打造“无形良田”

2024年06月15日09:04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农户储粮损失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最新数据这样显示。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储粮增加了5%。”

   毫无疑问,科学储粮是一块巨大的、突破资源环境“硬约束”的“无形良田”。

  以粮为重:守好赣鄱“天下仓”

   “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收获、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减少每个环节的‘跑冒滴漏’都是增产增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彭扬说。

   日前,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江西省南昌市启动。夏粮丰收在望,作为“江南粮仓”的赣鄱大地,稻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减损增产相当于增加了“无形的良田”,储粮科技正是一场牵动人心的“及时雨”。

   江西河湖交织、水系发达,浇灌了近4400万亩的良田沃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稻作文化最早起源地,当地发现的古代稻作文化遗址,将世界稻作起源时间前移到1.2万年前。1949年以来,江西是全国向外调粮从未间断的两个省份之一。近年来,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西粮食产量更是稳定在430亿斤以上。

   “以粮为本,江西铭刻了强大的耕读基因。以粮为重,江西打下了科技兴粮兴储的坚实基础。”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珠峰说。“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超80亿元建设高标准粮仓,确保每个县都有优质粮库。完成地方国有粮库7700多座仓廒信息统一编码,地方储备粮库点全部应用信息系统开展收购轮换,实现粮库业务全程上线。

  颗粒归仓:解决“丰收后的烦恼”

   “科学储粮指导对我们来讲,真的太重要了!”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安和村种粮大户曾庆伟说,听完科普专家的讲课,曾庆伟只希望这些成果快点普及到全国。

   “像我种得多,一般是直接卖湿谷,由粮食收储公司收购、烘干、收储。一般农户种得少或者留下自己吃的部分就是自己晒一下处理,很容易长虫子。这次专家教给我们用惰性粉,是一种绿色防虫技术,稻谷撒上就不长虫。”曾庆伟说,“以往我们为了保存好,会把稻谷尽量晒干,水分只剩12%到13%,专家告诉我们,应用新的绿色防霉剂,稻谷水分保持在最佳水准,稻米口感好。这些新的技术,不仅让我们吃的米更好,还能直接增加收入,把粮食存好了,等价格好的时候再卖。”

   江西于都是百万人口大县,粮食播种面积70多万亩,2014年到目前建成两座智能化粮库,共计6万吨有效仓容量,其中仙下乡粮库更是早在2017年就列入江西省三大智能化升级改造示范库之一。

   2017年以来,全国建设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及时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和清理等服务,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引导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搭建科学储粮装具,有效解决了农户“丰收后的烦恼”。

  绿色仓储:构建区域技术标准

   “我们所有仓都达到了准低温条件,24摄氏度左右。通风、调节温度都实现了远程自动化调控。出库的粮食脂肪酸值低于22(KOH/干基)/(mg/100g),出库损耗率,以今年为例,最低达到0.5%。”江西省储备粮永修有限公司副经理何应深说。

   平整的道路、青翠欲滴的绿化带、高大的双顶层仓廒……永修公司是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该公司通过空调、谷物冷却机集中降低新粮入仓温度,利用冬季低温分阶段智能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形成“冷芯”,达到一年四季低温或准低温储粮的标准。每年4-10月份对各粮仓充氮气,98%的浓度杀虫,高温易生虫季节,长期保持缺氧状态,防止害虫滋生,实现了无药储粮的要求。

   “江西是第五生态区,气温比较高,双顶层的仓房本身也是专门设计的,夏天即使不开空调,三十八九摄氏度的天气,仓房也只有三十一二摄氏度。”何应深说,“七月初将开始收购夏粮,我们正在做好仓房、设备、人员各方面的准备。”

   “目前,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彭扬说,“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

   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粮食储存保质保鲜水平进一步提升。

   彭扬说:“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分生态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聚焦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通过技术、设施、装备、材料及其应用等整体升级,逐步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标准体系。”

   (本报记者 李玉兰 王洋 胡晓军)

(责编:李枫、王先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