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聚焦防汛抗旱丨特写:抢救洪涝灾区“生命能源线”

2024年06月22日20:34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福州6月22日电 题:特写:抢救洪涝灾区“生命能源线”

  新华社记者周义

  “是我。”在失联了两天一夜后,满身泥泞的蔡怀钹给家人打去了第一通电话,熟悉的声音引来了妻子的哭声。

  时间回到6月16日,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正在山中行进的中山镇供电所车辆深陷泥潭,所长蔡怀钹和工作人员刘强前往最近的美溪村寻求帮助。

  雨越下越大,两人抵达村部后,水已经漫过膝盖。此时,蔡怀钹仅存一格信号的手机收到接连不断的线路故障警报。“一条故障信息还没看完,马上就传来下一条,当时我就知道情况很严重了。”蔡怀钹说。

  傍晚6点,村里断电,手机失去了信号。“天黑压压,大家能听到山体滑坡的声音,动静非常大,感觉就像大楼垮塌。”蔡怀钹回忆,当时村民被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置点,一些车辆被掩埋,有几栋房屋倒塌。

  断电不久后,一名村民向村委求救,反馈家中有位80多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需要常年吸氧,停电后家中的制氧机无法工作,备用氧气袋仅能维持几个小时。得到消息的蔡怀钹和刘强赶到现场,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应急电源,一个人举着手电,一人快速地将制氧机连接到应急电源上。随着机器再次运转,老人的呼吸平缓了下来。

  “应急电源仅能供电十几个小时,必须找到一条出去的路,把受灾情况和求援信息传出去。”蔡怀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定决心和刘强出去报信并带回更多电源。美溪村党支部书记赖春平手写了一封受灾报告信件,委托两人把情况带出大山。

  晚上10点,蔡怀钹和刘强从大路淌水摸黑出村,遇到土石挡路就手脚并用翻爬,遇到倒伏树木就从树枝底下钻出,行进了大概500米后遭遇山洪。无奈之下,两人退回村部,几次尝试出村都未能成功。“村里的老人给我们指了山上的一条荒废老路,可以通往附近的园丰村。”眼看情形越来越危急,蔡怀钹和刘强再次出发。

  在山中穿行3个多小时,两人在山顶看到了园丰村。“远远看过去,村里的水漫到房屋两层楼的位置,我们只能在山上晃动手电希望被人发现。”刘强回忆,在山上避灾的村民发现他们后,一群人汇合,一直等到翌日清晨5时许,洪水才逐步减退。

  下山后,园丰村断电、断路,与外界失去联系,受灾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为了上报情况,17日上午10点,两位驻村干部和蔡怀钹、刘强商量一同出发。

  “从园丰村出去要经过一座桥,我们慢慢从桥上爬过河,爬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发现桥体掉了一块,在逐渐解体,前面的人大喊了一句后,我们立马往回爬。”回想过桥的经历,圆丰村驻村干部石晏铭仍心有余悸,在回村里借穿救生衣后,几个人才慢慢过了桥。

  踩着没过大腿的黄泥浆、越过一处处塌方点,一行人贴在一起,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几乎是沿着乡道爬了8公里,才终于到达下坝乡政府所在地。第一时间汇报完村里的情况后,蔡怀钹和刘强来不及休息,立马投入到乡政府的电力抢修之中。“乡和县之间也处于失联状态,没有电就恢复不了通信,救援效率会大打折扣。”蔡怀钹背着电缆,和所里其他人一起扛着发电机,给乡里的卫生院、加油站和镇政府第一时间通电,一直忙到了凌晨1点。

  顾不上双脚的溃烂,蔡怀钹带上充电线和汽油发电机,又踏上了为肺病老人送电之路。事后,蔡怀钹告诉记者,老人安然无恙,已被转移到恢复供电的安置点。

  目前,在当地党委、政府、供电部门等多支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下坝乡的村庄已基本恢复供电,多条道路被抢通,通信信号恢复80%以上。下坝乡的群众收到饮用水、食物、棉被等生活物资,正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丽家园。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