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社会组织何以充满活力?(深度关注·“三新”党建调研行①)
——探访北京市昌平区回天地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俯瞰天通苑天通艺园。 |
回龙观街道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三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近日,本报记者赴多地采访,深入了解各地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本版今起推出“‘三新’党建调研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 者
初冬暖阳,甫一走进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昌平区回龙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刘强就热情招呼起来:“瞧,这里有2000多平方米,我们平时可以在这免费举办活动。借助这块场地,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公益图书馆,为周边居民服务。”
刘强,黑龙江人,在回天地区生活了20多年。他说:“这里的发展变化大,生活越来越舒适。更自豪的是,在友好城市建设中,有我和协会志愿者的参与。”
在基层治理中,社会组织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回天地区包括回龙观、天通苑及周边区域,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超大居住区。在这里,社会组织持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共有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206家,乡镇街道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2476家。
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社会组织更好成长,并且将它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如何增强社会组织凝聚力?
做实党建,强化认同
早在2009年,刘强就牵头成立了回龙观志愿者协会。谈及15年来的发展经历,他着重强调了两个年份,一个是2019年,协会与其他单位组建联合党支部;另一个是去年,协会单独成立党支部。
有了党组织,发展大不同。刘强介绍,以前协会举办活动,以文体娱乐类为主。办活动,多是凭兴趣、凭经验,没有特别明晰的规划。如今,党支部注重学习政策文件,活动的方向性更强了,更多偏向民生服务类。
另一个积极变化是,活动开展中,很多党员志愿者主动亮身份,带动性和组织力增强了。“与党旗合影是活动的一个固定环节,经常挤满了人。”刘强说。
“最重要的是,大家更信任我们,关系更亲密了。”刘强以公益图书馆为例,“有段时间,我们想关停图书馆,得知消息的群众主动找上门,鼓励我们坚持办下去,并且自发捐赠了大量图书。街道协调了现在的场地,供我们免费用。”
这些都是抓党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刘强经常鼓励身边的其他社会组织向党组织靠拢。
“要想强化党建引领力、激发党建凝聚力,首先是要把党建工作做深做实,强化社会组织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感。”回天地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下简称“综合党委”)书记张多说。
2019年综合党委成立之初,张多便和同事们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调研,当时就注意到一个突出问题——社会组织与乡镇街道相互不够了解,特别是有的乡镇街道认为社会组织只是组织文娱活动的,导致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社会组织“难有用武之地”。
“搭平台、聚合力也是综合党委的分内事。何不先着手解决实际问题?”张多和同事们说干就干。依托综合党委的统筹协调,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成立,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社区与社会组织坐到了一起。大家常见面、多交流,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大大增强。几年下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进小区、办活动,参与基层治理。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凝聚人心的过程。以实干促实效,广大社会组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感受到党的组织优势,积极主动成立党组织。”张多进一步介绍,考虑到社会组织分布面广、差异性大、人员流动性大等情况,综合党委加强指导,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派遣党建指导员、建立功能型党支部等多种形式,把各类社会组织聚拢在党组织周围。
如今,有的社会组织还与街道、社区、小区开展党建联建。昌平区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与龙泽园街道龙锦苑二区社区党支部共学共研思想理论,共建共筑和谐小区。“通过党建纽带,我们像是融入了一个大家庭。”昌平区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农说。
如何赋能社会组织?
帮到关键处,扶到心坎上
邓泊2016年创办昌平区手拉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开始发展举步维艰,前两年了解到昌平区有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入驻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位,还能免费使用公共的会客区、图书馆和会议室。更为欣喜的是,“这里聚集了一批养老、育幼方面的机构,跟我们的服务方向、发展需求有共性。大家可以抱团取暖、共同成长。”
丰富的培训课程是邓泊格外看重的,“过去,我们在财务管理、法务规范等方面一头雾水,办活动难免走弯路。”近年来,综合党委推动成立回天社会创新学院,协调各方教学资源,每月都组织线下培训,满足社会组织的技能提升需求。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发展问题——资金。综合党委推动成立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为社会组织提供筹资、资源拓展、活动推广等支持。邓泊说:“这是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支持,太难得了!”
帮到关键处,扶到心坎上,一个个暖心举措助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如今,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累计培育500多家社会组织。为推动社会组织持久稳定发展,在回天地区,这样的孵化机构已延伸到街道、社区,形成一整套赋能体系。
走进回龙观街道的社会组织孵化机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社区学院的教室里很热闹。联合会理事长琚鑫说:“讲师授课时,注重普及社会组织、基层治理方面的知识,调动大家积极性,让大家理解社会组织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
在此基础上,联合会进一步强化引导和赋能。对于热心居民,引导他们牵头组建或者直接加入环境治理、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社区共建先锋队。对于具备一技之长的居民,引导他们组建专业化社会组织。
建起来,还要动起来。联合会采取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比如建立积分制,活动内容丰富的组织、参与频繁的居民可以获得高积分,到辖区商户兑换商品;开发基层治理“微创投”项目,匹配一定资金支持,鼓励专业对口的社区社会组织申请完成……在琚鑫看来,“越是基层社会组织,越要保持活跃度。越活跃,就越有感召力,越能创出品牌,赢得更大发展。”
如何推动社会组织为群众精准提供服务?
社区提需求,平台来匹配
如今,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天通中苑第二社区的公共绿地里,不少花草树木都有居民“认养”。而在几年前,破坏绿地种菜的情况时有发生。
社区居民朱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在街道一级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鼓励支持下,她联络社区里的几名党员和热心居民,组建“蓉之馨”绿植维护志愿服务队。他们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劝说一些居民放弃私占的绿地,一方面举办绿植认领、植物科普等活动,吸引少年儿童参与。
“看见孩子爱护小区环境,做长辈的就不好意思侵占绿地了。”志愿服务队队员李洋说,“通过这样的经历,团队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维护绿化,与居民沟通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希望为友好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回龙观街道居民李时念也是个热心肠。这两年,他牵头组建社区信息化普及服务队,一直在开发运营一款面向辖区群众的“合创家”小程序。
“开发这个小程序,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来的小程序太繁杂,有水电燃气缴费的,有社区活动的,有网上购物的,很多老年人觉得很麻烦。”李时念说,“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开发什么功能,做到一键认证、集约呈现、实用方便。”如今,这款小程序的访问量达20万人次。
在回天地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为提升服务质量、治理效能,综合党委还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协调各方支持,推动搭建了一个“回天政购平台”。街道、社区有治理需求,直接在平台上发布项目公告,社会组织随即在平台上申报工作方案,公开透明,精准对接。
之前,龙泽园街道龙泽苑社区在平台上发布成立业委会的需求。平台很快就匹配到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业委会指导员”黄威被派来社区。
黄威查阅历史材料,深入走访居民,梳理查找出申请、筹备、选举、登记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业委会筹建中,他全程在场,严格依法依规引导推进。“走到哪一步,需要做什么,依据是什么,说得一清二楚,大家都信服。”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说。
“社区提需求,平台来匹配,社会组织精准对接,治理效能大大提升。这就是平台的价值。”张多进一步说道,“随着平台数据的不断积累,我们还会对治理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分门别类、标准化处理。这样一来,遇到类似问题的社区,就可以像购买同款商品一样,在平台上找到同款方案,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强化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机制,切实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创造力,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协同性、实效性。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推动它们发挥更大作用,让回天地区变得更加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6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