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悲惨人生”,情不恕法不容
近日,某短视频平台网民“小松”,因故意编造外卖骑手单亲父亲的身份,虚构带女儿送外卖的悲惨故事,利用公众同情心骗取流量,谋取私利,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抓获(据12月3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孩子离开了妈妈”“我带着女儿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是幸福”“感谢支持我们的叔叔阿姨”……短视频平台上,身着骑手服,抱着小女孩的外卖员“小松”动情地讲述着单亲骑手父亲为了养活女儿而坚强生活的故事,迅速收割了26万余名粉丝的关注和眼泪。殊不知,这些动人情节背后竟全是剧本。“小松”不仅不是外卖骑手,小女孩也有完整幸福的家庭。事实反转令人不胜唏嘘,但是个案背后所反映出的虚假摆拍问题更需深思。
近年来,网络上频频出现此类“自导自演”的虚假摆拍内容,和“小松”剧本相似,主人公有着生存条件差、家庭不幸福的悲惨人设以及艰难生存的奋斗故事。网友满怀好奇地观看,在同情心作用下点赞打赏,有的博主还以众筹捐款、直播带货等方式收割流量利益。这些虚假内容不仅消费了用户的同理心,损害公众信任,扰乱网络空间秩序,部分借机牟利者还践踏法律红线,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涉嫌诈骗。而深挖原因,一方面,自媒体博主和背后MCN机构(内容合作公司)人为引流牟利;另一方面,部分平台算法推波助澜。此类“悲情叙事”内容往往情感冲突强烈,充满噱头,夺人眼球,平台对于此类内容的审核把关不严,在流量数据驱动下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加大相关内容曝光量,助推虚假内容传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也明确,“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伪造的悲惨人设不值得同情,凭空捏造借机牟利的行为更是于法不容,必须加大对虚假摆拍内容的治理,让人们触摸“看得见的真实”。
强化虚假摆拍内容整治,需要多元协同。首先,必须加大对编造虚假内容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恶意摆拍、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引起社会恐慌的,除了行政处罚外,达到入罪标准的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格的刑事处罚,震慑违法者。其次,自媒体博主和MCN机构应该坚守法律红线、道德底线,不能无底线骗取流量利益,对于虚构、演绎的内容,应当以显著方式标记,坚持用真实的内容赢得用户的长久支持。最后,平台作为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审核把关责任。如今,算法推荐机制下,平台角色从“搬运工”变成“产出者”,也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不能以“判断不了”为由,躲在“内容搬运工”的避风港里,逃脱把关责任。要加强内容发布前的审核和风险防控,对于真实性存疑的争议性内容,应当标记争议标签,提醒公众谨慎辨别真伪,并对相关信息限流。对于明确是谣言的内容和相关账号要及时予以关闭、封禁处理,同时给辟谣内容更多的曝光量,确保辟谣信息有效覆盖谣言的传播范围。
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