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慢火车“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入冬以后,承德山区夜间的气温已经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燕山深处,天蒙蒙亮,承德市兴隆县苇子峪村村民孙秀荣和丈夫王敏不住地忙活,把地窖里的水果装到箩筐。他们的目的地是大山之外的承德市区。
孙秀荣是果农,家里地少,主要靠在山里种植苹果、山楂、大枣、板栗到城里去卖了换钱为生。不一会儿,国光苹果、黄元帅苹果和板栗装了满满两大筐。孙秀荣与王敏夫妻俩是“黄金搭档”。王敏年轻时是村里的技术员,“那时主要种苹果和梨,国光苹果是最早种植的品种,个头小、酸甜口感、红绿色泽,直到现在,山上种出来的国光苹果还保持着以前的味道。”孙秀荣负责销售,家里的东西卖出去,还得靠她的“商业头脑”,“坐上火车走出大山,去承德市区销售,薄利多销,积累老客户。”
8时20分左右,孙秀荣带着自己的大筐来到兴隆县新杖子火车站。这里聚集了20多位果农,因为都用大筐装自己的农产品,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筐队”。大家互相打着招呼,彼此非常熟悉。
8时59分,伴随着一声汽笛,6433次列车出现在了山间的轨道上,和着“哐当哐当”车轮和轨道撞击的声音,缓缓驶入新杖子站站台。在列车员的引导下,这群特殊的乘客带着大筐上了火车。
从兴隆县始发,6433次列车全程运行101公里。为了方便果农带着大筐山货上车,列车拆掉了传统火车上的座席,改成了货架,增加了放大筐的空间。这趟车票价便宜,从新杖子站到承德站5块钱。虽然村里也有进城的公交车,但坐一次就要15块钱,来回30块钱,孙秀荣舍不得。
除了“大筐队”,还有沿途村民。上板城镇西大庙村郑女士经常带孩子乘坐这趟列车,她喜欢坐这趟列车进城逛街,“这趟车方便、便宜,也安全,平时送孩子上学也会坐这趟车。”
一个小时的时间,乘客们说说笑笑,很快到达承德站。为了快速下车,“大筐队”互相帮忙,车上的果农往下送筐,站台上的果农伸手接筐。很快,这些大筐都被整齐地摆在站台上,苹果、酸梨、山楂、瓜子、脆枣、红薯干、玉米等,大山的味道飘到了城市里。
“下车慢点。”“放心吧,你们也小心!”乡亲们和列车员热情地摆摆手,收拾好箩筐,奔向自己熟悉的小区和集市。
这次孙秀荣带的黄元帅苹果一出站就卖完了。卖得快的时候,孙秀荣一上午就能卖完,回家还能干点小活儿;卖得慢的时候,孙秀荣会走街串巷到人多的小区里,卖完再乘坐火车返村。自从嫁到苇子峪村,孙秀荣就和丈夫王敏一起种果树,一晃快30年了。“自从孩子出生,我就靠着这趟火车卖水果,供养了儿子和女儿长大上学,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我们继续卖苹果养孙子。”孙秀荣卖完水果,在城里给孙子买了两本书,“说实话,已经离不开这趟车了。”
京津冀地区高铁网络越织越密,“巨龙”穿梭于各大城市之间。在这片繁华之下,有一抹温暖而坚定的身影,它们过山岭、跨河流,在大山和村镇间穿行,架起了乡村和外面世界沟通的桥梁,这便是公益慢火车。火车虽慢,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慢火车连接了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以独有的方式为山区百姓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李如意、窦新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