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孙昆育收藏火车票30多年——

“1公里”见证“16万公里”跨越

杨文明 余湘珺 李天宇
2025年01月14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孙昆育(左二)为年轻铁路职工讲解自己的火车票藏品。
  徐章位摄(人民视觉)

  随着中国铁路步入电子客票时代,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的老铁路人孙昆育,一方面为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骄傲,一方面也有些感伤,“我收藏火车票30多年,以后无票可藏了。”

  走进孙昆育的收藏间,卡片式火车票、代用票、站台票、月票……各式火车票6万余张、重达50公斤,连起来超过1公里,这些火车票不仅是他个人记忆的载体,也成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发展历程的见证。

  1990年,孙昆育在客运段工作,每天接触大量旅客和车票。看到被旅客丢弃在垃圾堆里的火车票,孙昆育心痛不已,“一张火车票就是一段回忆。看着火车票,我能想起去过这么多地方、服务过这么多旅客,挺值得纪念的。”

  孙昆育的父母也是因铁路结缘,孙昆育说,“铁路修到哪,我们一家便搬到哪。”这也让孙昆育对铁路、火车产生了特殊情感。

  30多年的火车票收藏从此开启。开始时孙昆育见票就捡,时间长了,藏品多了,孙昆育收藏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列车每到一个车站,他都会向当地人打听火车票收藏的信息,有时为了找一张票,孙昆育要辗转好几个城市。

  中国计算机车票母版票、面额高达894000老挝基普的火车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写票、云南高铁首趟列车票……30多年积累,孙昆育手上有不少难得一见的藏品。“这些火车票可记录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呢!”

  拿起一张拇指大的“小卡片”,孙昆育介绍,“这是第一代硬纸板火车票,都是25×57毫米大小。”票面上印有一条红线的是快车,两条红线的是特快。仔细一看,还能发现这些火车票记录日期的方式不同,有的用打孔和喷墨,有的用压膜。

  淡粉色的火车票是第二代软纸火车票,“1997年开始使用后,人们彻夜排队买票的情况逐渐减少。”淡蓝色火车票是第三代磁介质火车票,可以利用机器检票,让旅客进出站更便捷。

  “2020年,电子客票出现,旅客只需将身份证在机器上轻轻一刷,并对准屏幕完成人证合一的核验后,闸机就会自动打开,几秒之内便能完成验票进站。”如今,数字化客运电子发票全面推广,旅客能够直接通过铁路12306开具电子发票,再也不用担心发票丢失或损毁了。“中国能全面推广无纸质票乘坐火车,作为铁路人,我也很自豪!”

  孙昆育说起未来的打算,“退休后,我想办火车票展览,让更多人通过火车票了解中国铁路的变迁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4日 0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