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护“未” 司法保护促社会融合发力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一直都很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积极履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的职责使命,将未成年人保护“抓前端、治未病”工作落到实处,效果很好,值得点赞。
2024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受邀参加由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和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展的“法润童心”家校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题直播活动。直播时,我与南浔区法院院长沈佩明、湖州南浔兰生宏达实验学校校长祁建敏、学生家长代表杨玉芳一起,围绕家校协同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家庭、学校与司法的协同保护,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家庭和学校的保护想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司法保护的融入和促进,也需要司法保护给予指导和支持。
在履职过程中,我了解到,浙江法院在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作出了长足努力,全面打造“浙里春风”省域少年法庭品牌,开设“春风心语”法官信箱,选派1040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湖州法院创新打造并持续擦亮“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协同13家市级部门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一件事”改革,用心呵护未成年人。作为“春风心语”法官信箱的设计和试点投放法院,南浔区法院做实“前端重防治、审判重保护、末端重帮扶”,第三代“法官妈妈”沙鋆积极探索实践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制度,让法治为孩子发声,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就地化解涉未家事案件矛盾纠纷,相关工作还入选共青团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典型案例,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希望人民法院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持续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更加主动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以司法保护促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用司法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 施文美)
来源:人民法院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