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重庆开行“响应公交”,提高公交服务效率——

“打”个公交正悄然流行

本报记者 刘新吾
2025年02月24日05: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整装待发的响应公交车。
  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响应公交车行驶在路上。
  雷 键摄

  重庆响应公交小程序页面。
  受访者供图

  乘客正在上车。
  重庆公交集团供图

  打开手机小程序,确认好上下车地点,一键呼叫……不到五分钟,一辆贴有“响应公交”醒目标识的小型巴士朝着上车地点缓缓驶来。

  如今,在重庆,响应公交车可以像网约车一样一键预约、随叫随到,让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它固定服务区域,但不固定线路,利用最少的车辆、线路资源,覆盖广大区域,价格仅需2元钱,比网约车拼车还便宜不少。相比传统公交,响应公交线路灵活、到达迅速,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2024年初,重庆正式开行响应公交。街头巷尾,“打”个公交、说走就走的场景正悄然流行。

  

  手机预约,快速直达——

  实现公交乘车自由

  早高峰时段,沙坪坝区陈东路上,车水马龙。

  家住附近的秦女士收拾完毕。拿出手机,轻轻一点,预约好了响应公交。从家门口走到候车点,3分钟的时间,预约的3562路公交车已在站点等候。

  “就像打车一样,随叫随到,快速又便捷,上班可以节约十多分钟。”坐上响应公交车,秦女士就夸了起来。

  响应公交是一种固定服务区域,而不固定线路的运营模式。市民只需扫描二维码,通过手机小程序预约,响应公交会根据客流需求实时动态规划行驶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车辆前来接送,是区域内路径可变的“需求响应”公交,让居民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以前坐公交,有时候错过一班,要在站点等半天,风吹日晒雨淋,啥都遇到过。上班还容易迟到。现在不一样,线上预约,出门就上车,几分钟就到目的地了。”秦女士说。

  她告诉记者,自从体验过响应公交后,“打”公交就成为了自己的出行首选,而且还经常自发宣传,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亲身体验。

  “叮”“叮,乘客您好。”公交车语音提示不断响起,其他乘客陆续在不同的预约站点上车。

  据统计,目前重庆开行的4条响应公交线路,累计服务乘客超50万人,营运里程累计超60万公里,累计订单量超69.61万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响应公交车一路向前行驶。

  “公交车的票价,网约车的体验”“不用换乘,可以点对点直达”“随叫随到,现在的公交出行服务真方便”……车内的乘客们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对响应公交赞不绝口。

  按需响应,精准服务——

  织密区域公交网络

  向家岗区域3560路、陈家桥片区3562路、纵五路片区3236线……目前,重庆累计在北碚区、沙坪坝区、高新区开行4条响应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公共出行需求。

  为什么选择这些区域运行?

  “服务跟着需求走,最大限度方便乘客。”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北部分公司营运生产部部长曹荣晓说。

  过去,这些片区由于地形复杂、狭窄道路多,客流量散、需求量不大等情况,缺乏常规公交覆盖,市民出行面临困扰。

  针对民众诉求,重庆探索推出响应公交,打破传统公交“定点、定时、定线”的运营模式,开行不固定线路,利用最少的车辆、线路资源,覆盖更大区域,填补了区域性交通空白,实现按需响应、定点接送,让“人等车”变成“车等人”。

  “哪里有市民需求,我们的公交服务就跟到哪里。”曹荣晓说。

  作为一种新的公交服务模式,响应公交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

  以高新区的响应公交3236线为例,优化升级的事可不少。运营模式方面,从线上小程序下单调整为线上预约与线下直接候车相结合的方式;服务范围方面,从原先的16平方公里缩减为8平方公里,面积缩小了,公交响应时间更短了,运行愈发高效;票价支付方面,从原有的线上支付调整为线下刷卡+线上付款,票价也由原有的3—5元调整为一票制2元并享受刷卡、换乘等优惠政策,对“一老一小”群体更友好。

  “线路开通后,我们通过联动社区学校、接听热线电话、分发宣传单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对响应公交的运营进行动态优化调整,持续升级公交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重庆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赋能,智能调度——

  提高公交运营质效

  “您好,请问是手机尾号3579的乘客吗?”

  “没错!”

  “好的,请上车,咱们现在出发前往您预约的目的地。”

  这一幕,发生在停靠北碚区向家岗轻轨站点旁的3560路响应公交车上。

  “早上,这里预约公交车的订单特别多。很多乘客要从轻轨站出来,前往园区内的不同工厂上班。”驾驶3560路响应公交车的司机杨睿表示。

  3560路响应公交,开行向家岗附近区域,主要覆盖工业园区,共有30多个站点。每天,从上午7时到晚上9时,响应公交在路上接单行驶、连点成线,串联起辖区内的轻轨站点和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

  不同于网约车,响应公交上动辄数十个乘客,上下车地点还完全不同,行车路线怎么设计?

  这里面有着科技“狠活儿”。响应公交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载客公交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综合乘客定位、目的地方向、周边公交资源分布、实时路况、运行能力等信息,为乘客快速匹配最佳附近顺路、用时最短的车辆。

  同时,面对乘客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系统可以依托智能算法,计算出高效质优的公交接驳线路,及时进行运行线路的动态调整,灵活调度车辆,调整班次安排,实现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信息实时共享与精准匹配,助力公交提高运营效率。

  “不用自己规划行驶路线,交给后台系统就行。”杨睿表示,“每次有乘客下单,公交车上加装的平板设备会自动弹出消息提示和乘客位置,直接按照动态导航路线去接送乘客,非常省心、省时。”

  响应公交只是重庆探索多元化公交服务,创新为民服务举措的生动缩影。在重庆,类似的特色公交服务还有很多,比如:“小巷公交”开进社区、医院,打通群众出行“最后500米”;“赶场专线”连接起“菜园子”与“菜篮子”,方便居民买菜购物;“赏花公交”带领市民共赴美景,助力乡村旅游;“按铃公交”缩短乘车时间,市民出行再加速……

  民有所呼,必有所为。在细微处下功夫,重庆不断延伸公交服务触角,持续打通便民交通的“神经末梢”,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所需所盼。

  重庆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创新公交运营模式,持续探索更多场景应用,逐步织就“快、干、支、微”多层次公交线网,为居民美好出行赋能。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