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300元背后的民生考验

2025年03月30日08:10 |
小字号

“大哥,现在办理ETC设备,押金300元,分60个月返还!每月返您5元礼金券,相当于免费安装!”

接过业务员递上的宣传单,看到上面印着“零成本畅行高速”的标语,张明(化名)心动了,当即扫码支付了押金。

起初的几个月,礼金券如期到账。然而到了2023年底,张明的账户突然没了动静。他拨打客服电话,对方总以“系统升级”搪塞。

“为了每月的5块钱,难道要跑去法院?”张明苦笑着对记者说。

2024年4月,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法官林达陆续接手了十几个原告为外省当事人的案子,被告都是当地同一家出售ETC设备的信息技术公司,起诉理由也出奇一致:押金返还违约。

“标的额虽小,但涉及面广,眼前这些可能只是系列纠纷的冰山一角。”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到该公司在全国拥有十多万用户,若按每人300元押金计算,沉淀资金将高达数千万元。林达认为此事不容小觑,迅速向集美区综治中心上报这一异常情况。

这一举动,源于集美区综治中心建立的纠纷预警机制。

走进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井然有序的窗口中透露着一丝忙碌。工作人员介绍,自2024年成立以来,在党委领导下,综治中心整合公、检、法、司、信访等单位常驻,妇联、教育、市场监督等矛盾常涉单位轮驻。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在综治中心交汇,助力纠纷快速预警研判、及时协调办理。

没过多久,综治中心就收到了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情况通报。短短半年时间里,市监局收到针对该公司的维权投诉多达300多起,原因也与法院提供的起诉理由一致:涉案公司未履行每月返还押金的承诺。

如何妥善处理好这数百起纠纷?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多纠纷?各单位意识到,300元押金背后,是对“民生无小事”的一次考验。

诉讼流程时间长、成本高。类似的数百件案件涌进法院,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司法资源,群众的权益也很难及时兑现。法院、市监局、综治中心共同召开联席会议,凝聚了共识——法院指导,市监局主导,协同配合推动纠纷妥善化解。

“我们已约谈企业法人,对方承诺整改,但缺乏具体方案。”然而,应该从何处入手,市监局执法稽查科科长刘淑娟面露难色。

“现在开庭!”林达敲响了法槌。

开庭的案件是法院受理的押金返还纠纷中的一件。“我们希望通过作出示范性判决,为解决这一系列纠纷明确法律规则和底线。”此外,林达和团队商议后,针对维权用户是否同意继续使用该ETC设备,向市监局提供了两份调解方案。

“示范判决﹢调解”,加速了纠纷批量处理的进程。

“有了法院给出的‘专业指南’,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刘淑娟说。市监局以示范判决为依据、以调解方案为路径,积极引导涉案公司与消费者达成和解。短短一个月内,305起投诉纠纷得以妥善化解,欠款押金得以即时结清。在法院与市监局共同督促下,涉案公司也主动履行,自行化解了408起客服投诉,这次押金风波成功止于青萍之末。

在林达看来,这批押金返还纠纷的处理,是集美区综治中心整合撬动解纷资源的一个缩影。“以前往往是单打独斗。现在在党委领导下,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各职能单位积极参与其中,各类解纷资源充分迸发活力,实现涉众型纠纷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综合治理,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落到了实处。”这一典型案例也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目前,集美区全力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风险隐患、提供管理服务方面积极探索更多举措,“有纠纷、来中心”已经成为群众遇到难题后的“第一选择”。

依托综治中心,集美区97%以上的纠纷通过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2024年全区信访量同比下降了11.98%,平安建设绩效保持厦门市前列,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满意率达到98.4%。

在与该公司达成和解协议后,张明顺利拿到了返还的押金。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小惊喜:“没想到区区300元,政府和法院也这么当回事。”(孙航)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