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推动科技助残 让爱不再有“碍”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王子锋)科技是改变残疾人生活、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助残更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在29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圆桌对话上,与会嘉宾就科技助残话题分享交流。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认为,在科技助残方面,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者,要构建一个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系统研究和制定配套政策,规范工作流程;二是统筹推动者,让残疾人在科技迸发的时代更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需要政府推动整合;三是示范引领者,好的产品和项目产出后,需要政府帮助推动发展。
昌平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河生表示,科创企业是科技助残的重要桥梁,能够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真正转化成产品。他提到,科研人员要特别关注科技助残的特殊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做研究。科技工作不是关在实验室里面去做,必须要回到残疾人的真正需求上,才有价值。
“现代科技非常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残障群体包括视障群体的生活带来便利。”作为一名视障人士,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主席李庆忠在现场讲述对于科技助残的感切身受。
如今,使用智能手机,视障群体可以借助语音转换技术、智能对话等一些无障碍技术,在网上阅读、学习;理财只需用手机银行,不必再去营业网点;借助导航地图和网约车软件,出行更加便捷。对此,李庆忠认为,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视障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参与能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科技助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深刻变革。中国残联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刘立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中国残联将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助残发展,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了解、反映残疾人科技需求和助残工作实际需要,继续积极扩大与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合作。此外,刘立军表示,中国残联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助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让先进科技成果早日惠及更多残疾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