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一中心”管平安 “一扇门”解千结

——广州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5年04月04日08:27 | 来源:法治日报
小字号

如今,在广东省广州市,“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访问当地主流媒体网页,可轻松找到市内各综治中心的列表信息,地址、联系方式、服务时间、外观图片等,均一目了然,方便市民群众“按图索骥”。

“2022年开始,我市启动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加强软硬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形象标识,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的辨识度与群众查找的便利度。”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太平表示。

近年来,广州市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主抓手,大抓基层实抓基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全力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和谐,加快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走深走实。

标准化打造“一扇门”

对于居住在黄埔区的群众来说,遇到烦心事、揪心事往往会想到去水西路12号。此地是黄埔区综治中心,走进中心大门,大多数矛盾纠纷、法律困惑都可以得到解决。

黄埔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进驻了18个职能部门,设置31个接待窗口,具备“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诉讼判决、司法矫正、心理安抚、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十大功能,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群众只需进一扇门,案件涉及的其他部门和问题,都由综治中心协调联系解决。”该负责人举了个例子:2023年,大沙街某工地因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工资专用账户被外省法院冻结,导致60余名工人被欠薪。工人们多处求助无果,后经人指点,来到黄埔区综治中心反映诉求。因案涉多个部门和外省法院,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入驻的信访、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及属地街道分工协作。经协调沟通,外省法院依法解封了工资专用账户,工人顺利领到了工资。

“我们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牵引,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平安建设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全力打造标准化实战平台阵地。”孙太平表示,综治中心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发挥着“1”的核心枢纽作用,必须高标准建设。

据介绍,广州坚持标准引领,印发《广州市、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分级明确综治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方式、运作模式、主要任务、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综治中心建设“地方标准”。同时,出台《广州综治中心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统一门头外观、前台背景、名称标牌、上墙制度等视觉系统设计,显著提升综治中心辨识度,方便群众办事。

多元化化解“千千结”

2024年6月,白云区大源街发生一起因某电商跑路引发的群体性经济纠纷,涉及供货商199家。大源街综治中心收到信访诉求后,启动应急响应,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系到电商责任人,随后“一室三所多部门”(法庭驻点法务室、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以及街道各职能部门)联调队组织供货商与责任人协商和解方案。经过两个多月日夜调处,175家供货商与责任人达成调解协议,其余供货商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分歧。

这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群体性纠纷能够就地妥善解决,得益于综治中心的联调联动机制。据悉,大源街拥有全国首个超百亿交易量的“淘宝村”,涉电商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大源街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立“一室三所多部门”联调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物流行业、电商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多元调解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园区。2023年,大源街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大源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我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突出多元化参与,推动协同发力。”孙太平介绍,广州发挥三级综治中心平台优势,市级主统、区级主战、镇街主调、村居主防、网格主查“五责联动”,建立综治中心会议研究、首问负责、部门联动、协同配合、情况报告及反馈、网格化排查等各项制度,统筹各类资源力量有序参与各类纠纷多元化解,让综治中心具备的核心功能“一清二楚”。

据悉,为进一步健全多元解纷机制,推动源头创稳,切实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广州制定了《广州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按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审批。该条例明确,要完善综合调处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站式”化解。

精细化推进“前端防”

永庆坊综治中心是荔湾区多宝街道的社区级综治中心。记者在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看到,各景点区域活动人数实时更新,重点场所实时画面一目了然。

“2023年以来,我区打造的智慧景区平台实现了街区重点场所全覆盖。”多宝街道综治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假期,永庆坊共接待游客数量近130万人次,得益于“智防”系统的助力与分级预警机制,假期未发生涉及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的现代化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体系,精细化推进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广州街坊”等群防共治力量,及时排查和预防风险隐患,将大量安全风险与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广州还不断完善指挥调度机制,构建实战体系。以“综治中心+指挥中心”双核驱动模式,统筹开展全市安全稳定情报信息研判、重大风险防范、日常值班备勤、应急事项指挥等工作。同时,突出专项化攻坚,发挥各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聚焦“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各入驻单位承担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责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排查矛盾纠纷16.39万余宗(其中扬言极端类线索1908宗),化解15.79万余宗,化解率96.34%。

调解组织在前端预防工作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2024年,广州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3.8万次,预防化解矛盾纠纷11.6万件,调解矛盾纠纷8.1万件,调解成功率98.19%;推动17.07万件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法治日报记者章宁旦 邓君)

(责编:代晓灵、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