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黄河水润八步沙林场

春日里,八步沙林场又一次掀起了义务植树热潮。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近千名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一起,挥锹培土、栽植新绿,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植树增绿用上了黄河水。4月10日清晨6时,随着取水泵站闸门缓缓开启,从上百公里外奔涌而来的黄河水喷泻而出,注入了蓄水池,标志着八步沙沙产业水源工程调蓄水池顺利实现通水。
古浪县八步沙沙产业水源工程是甘肃省重点生态项目,去年5月开工建设,包括引水、调蓄、供水三大系统,铺设5200米长的管道从黄花滩移民区南分干渠取水,输送至八步沙林场东侧的调蓄水池,再通过17365米的供水管道网络覆盖全域。调蓄水池容积达50万立方米,采用多层复合防渗技术,确保了水源储存与利用高效。
“水来了,黄河水到八步沙了!”在蓄水现场,第二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父亲那代人用驴驮人背运水种树,现在管道把黄河水送到树根底下,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
站在直径800米的圆形蓄水池畔,古浪河系水利管理处副处长张得辉算了一笔“水账”:首次20万立方米的试蓄水量可满足1.2万亩梭梭林春季灌溉,待工程完全投运后,每年可循环蓄水150万立方米,预计每年可节约超百万立方米地下水。
而蓄水池的建成与蓄水,不仅能为3.3万亩林地灌溉提供稳定水源,也为八步沙林场发展林下经济、沙产业提供“水支撑”,更为巩固“八步沙人”多年付出的治沙成果提供“水保障”。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曾是闻名全国的风沙肆虐之地。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人,靠着“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原始治沙方法,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路子,铸就了令人敬仰的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
在此精神鼓舞下,古浪干部群众用年复一年的坚守,让流动的沙丘停下了脚步,全县239万亩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八步沙林场植被覆盖率已从当初的7%提升至76.3%。
“有了黄河水,我们植树防沙干劲更足!老一辈用铁锹、毛驴车治沙,如今有了机械助力,我们将一代接着一代干,让八步沙的绿色永不褪色,将我们的治沙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八步沙林场职工郭玺说。(记者 尚杰 王冰雅 通讯员 鲁河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