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受灾群众多种方式迁新居

搬进“暖心房”  生活再出发

本报记者 宋朝军
2025年04月18日06: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4月8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临夏州全力推进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截至目前,10190户原址重建、92187户维修加固住房全面完工,1.08万户、14个集中安置点住房建成入住。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后一年多,记者来到积石山县,看看乡亲们的新房子住得如何?新家园建设得如何?

  铺开厚实的手工地毯,精美的河州牡丹图案栩栩如生。“牡丹寓意好,这就把地毯铺到卧室。”苏么力克时不时往新房里添置家具用品。

  苏么力克从小生活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当时,大河家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年多时间过去,在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当地通过维修加固、原址重建、集中安置三种方式,为村民们重建家园,苏么力克搬进了统一建设的集中安置点。

  “这个安置点离原来的家不到100米。”苏么力克感慨道,他家一共五口人,新房建筑面积超过150平方米,四室两厅,布局合理,空间宽敞。在康吊村集中安置点里,13栋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小区道路干净整洁,201户村民在这里重新安家。

  村党支部书记马黎雄介绍,村民们搬进楼房后,用上暖气,秋冬不用生炉子。物业公司负责保洁,居住环境更干净,同时,党群服务中心、小学和村幼儿园、老年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苏么力克的这套房子成本核算3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16.5万元、他获得贴息贷款10万元。“算上装修费,我个人出了10万元出头的差价。住上了新房子,接下来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苏么力克说。

  积石山县建设了6处楼房集中安置点、7处平房安置点,共建设房屋超过1万套,已经全部建成交付使用。

  不远处的大河家镇梅坡村安置点里,村民张进海正打扫着自家小院。张进海选择了平房安置点。120多平方米的平房分为上下两层,离自家的田块也不远。“这里到镇上不到3公里,交通也很方便。”张进海说。

  在10个多月的施工期里,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成立工作专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施工监理,全程进驻施工场地监督检查,每周两次组织村民进场查看监督。安置点实施“清洁取暖改造项目”,为项目户安装两台空气能热风机和一个电暖气,经过政府补贴后,张进海自己只掏了1000元,而且500元还会以电费返还给他。

  积石山县积极推进原址重建。小孙子画好一幅画,蹦蹦跳跳地来到张长录身前,画的内容就是现在的新家。在石塬镇肖红坪村,张长录住进了重建的新房。

  肖红坪村根据群众意愿和本村地形实际,设计出多套新房建设方案。张长录请施工队根据自家情况进行了微调。

  大伙儿都在重建,钢筋、水泥价格会不会涨价?这是张长录一开始最担心的事情。不过,他很快发现,当地主动对接相关企业,多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联合防范哄抬价格、恶意涨价等行为。企业保质保量提供材料,还把便民采购点开到了村里。

  走进张长录的新房,屋内层高近4米,视野宽阔敞亮。“房子建得又快又好,住得舒心。”张长录说。

  在胡林家乡高关村,72岁的马中元精神矍铄,坐在阳光房里,享受着温暖舒适的阳光。他家一共11间房,在地震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经过鉴定,马中元和施工队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施工。这并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而是从里到外的一次维修加固。在专家指导下,房屋外层全部加装结构柱,房屋上方加装横梁。“上上下下都加固了,住起来更安心。”马中元说。

  “满福!”喝下一口三炮台茶,马中元憧憬着,“生活一定会更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