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湖北枣阳民警王玉峰三十多年坚守一线,服务百姓

跨越护栏救人 辗转千里破案(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本报记者  吴  君
2025年04月25日05: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王玉峰(右二)抢救群众(视频截图)。
  襄阳市公安局提供

  王玉峰(中)向群众讲解反诈知识。
  李 杨摄(人民视觉)

  4月13日晚9时54分,在湖北枣阳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万象城综合警务服务站,一阵紧急的电话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民警王玉峰赶紧拿起电话,“有人要在浕水大桥跳河,请你们过来看看!”电话那头,一位男士语气急促。

  浕水是当地的一条河流,水深4米左右,浕水大桥桥面离水面近14米。掌握了具体的地点之后,王玉峰赶紧挂了电话,带着两名辅警迅速出警,不到5分钟便抵达了现场。

  听到警笛后,欲轻生的女子猛地喝了一口酒,就准备跳桥。王玉峰来不及多想,车一停,他就拉开了车门,跨过护栏,冲向女子。

  “我双手一下就抓住了她的一只胳膊,随后两名同事和路人又过来帮忙,才把女子拖上来。”回顾救人现场,今年53岁的王玉峰历历在目,“还好跑得快,如果再晚半秒,可能她就跳下去了。”

  把女子拖上桥后,王玉峰敏锐地发现,喝完的酒瓶旁边还有一盒吃过的头孢。经过细致询问,他才知道,女子是因家庭纠纷想轻生,并且喝酒前还吃了头孢。

  于是,王玉峰又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女子已经无法站立,王玉峰和辅警一起将女子抬上了担架。

  处置结束后,王玉峰还惦记着轻生女子的身体状况。“刚刚医院那边给我们反馈,说她已经基本没事了。”4月16日中午,获知这个好消息的王玉峰如释重负。

  1994年从警,王玉峰一直在一线,30多年来,只要老百姓有需要,他都会出现。

  就在王玉峰救人的前几天,他在值班时也接到过一个求助电话。

  当时正值下午2时,在枣阳市汽车站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坐错了车,找不到家。“我们到汽车站时,老奶奶已经等了很久,汽车站的工作人员问了半天,也不知道她家在哪里,他们无奈才报警。”王玉峰说。

  王玉峰在现场耐心地和老奶奶沟通了近2个小时,最终才大概掌握了她家所在的具体村镇。“我们开着警车,将老奶奶送上了汽车站台,给她买了一张车票,并交代司机将老奶奶送到村里。”王玉峰说,在老奶奶上车前,他已经联系好了相关村镇的负责人接站,她一下车,就有专人将她送到家人的身边。

  最开始当民警时,王玉峰的收入并不高,但是只要每年派出所给辖区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他都会主动参加。在辖区干了30多年,和辖区的老百姓联系多了,王玉峰也成了大家的“知心人”。他从老百姓口中的“王警官”变成了“老王”。谁家有点纠纷解决不了,很多人就会想起“老王”。“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老百姓只要需要我,我都会出现。”王玉峰说,因为担心不值班的时候,辖区的老百姓找不到他,他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给他们,方便随时联系。

  在基层当民警,不仅要经常处理老百姓大大小小的生活琐事,也要处理不少案件。

  2016年,枣阳发生合同造假案件,犯罪分子企图通过法律漏洞谋取1200万元巨额利益,让不少老百姓深陷困境。

  对于经济类案件,王玉峰接触并不多,像这样的案件还是第一次碰到。“为了理清头绪,我和同事们日夜奋战,梳理每一份文件、每一条交易记录,终于抽丝剥茧、乱中求序,找出了几个影子公司的‘真身’所在地。”王玉峰回忆。

  然而,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大致地域有了,“小河里捞针”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王玉峰又主动请缨,踏上了千里之外的破案之路。“我们按照时间、人物、关联企业、涉案资金4个侦查模块,辗转2000多公里,从湖北到广西再到内蒙古,一个线索一个线索地排查,一个证人一个证人地走访。”王玉峰说,他们最后才逐步固定了犯罪证据,清晰还原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又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王玉峰掌握了犯罪分子的基本情况和生活规律。最终他成功破获了这起案件,为老百姓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么累,到底值不值?”对于这个问题,王玉峰脱口而出:“作为人民警察,只要老百姓有危险,我都会奋不顾身往前冲。”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5日 1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