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同台传国粹(暖心故事)

![]() |
江峰携学生王米阳在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返场同唱《赤桑镇》唱段。 |
“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一场精彩大戏《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演出完毕,掌声雷动,戏迷们坐在台下久久不愿离去。
观众这么热情,58岁的净角演员江峰重新回到台上:“为大家来一段裘派名剧《赤桑镇》,准备请我的学生跟我一块唱!”一片叫好声中,一个稚嫩的面孔走上舞台。
“明是非主正义贤良高尚,劝包拯爱黎民永做忠良……”小男孩嗓子一开,韵味十足,他毫不怯场,和老师配合默契,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真像那么回事儿。旁边的江峰单膝跪地,举着话筒,听到爱徒有模有样的唱腔,上扬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演出结束后,当晚我就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告诉我这一段在网上火了。”面对记者,江峰难掩喜悦。这个小男孩名叫王米阳,今年5岁半,跟着他学戏才一年多时间,就已经能熟练演绎《锁五龙》等中的经典唱段。
有人提出来:“5岁的小孩,咋能有这么好的唱功?”江峰说,王米阳的优势就是天生的好嗓子,但他能有今天这样的水平,也和自己的努力,以及对于京剧的兴趣分不开。
王米阳的爸爸展示了王米阳2岁时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小米阳双臂搭着两条隔汗巾当水袖,跟着电视里的戏曲人物认真走台步。“他从小就对京剧有浓厚兴趣。”王米阳的爸爸说,有一次,电视上正在播放一段戏,一旁玩耍的小米阳很快被吸引过来,从此就喜欢上了京剧。
“京剧唱得好听,脸谱色彩浓烈,服装也好看,最主要是江老师的表演很帅。”王米阳忽闪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他从4岁开始跟着江峰学戏,每周一节课,一对一辅导,一次一个半小时,回去之后爸爸也会督促他练习。
“京剧最传统的传承方式就是口传心授。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唱是第一位的。我不识谱,我带徒弟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个音一个音反复抠。”江峰说。
除了教唱功,江峰还教王米阳身段、台步,配合唱词来练习。“拉山膀”是戏曲中武将上场时“起霸”动作的一部分,表演者两臂向左右平展,高过肩部,手掌略上扬,形成弓形,因其静态造型如“山”字而得名。一开始,小米阳的动作总是不够规范,江峰就让他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唱戏,连续站了几节课,这才练成标准的姿势。
“一块原石雕刻成艺术品,需要千百次的精雕细琢。一个好的苗子要成才,也需要恒心和耐心。”江峰说,“唱错了没关系,跟着正确的唱词唱腔反复练习;摔跤了没关系,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接着唱。”
“送孩子学戏,既是基于他自己的兴趣,也是让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涵养良好的精气神。”王米阳的爸爸说,“无论将来是否吃这碗饭,学好京剧这门国粹,都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