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六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六千余名师生奔赴内蒙古

草原上跃动青春活力(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本报记者  闫伊乔
2025年05月16日05: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李童为孩子们上音乐课。
  受访者供图

  春天里,内蒙古大地生机勃勃。大兴安岭脚下,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迎来新一批中国传媒大学的支教老师。

  2019年起,中国传媒大学定点帮扶科右前旗。6年来,6000余名师生从首都到北疆,通过专业培训、学生支教、文旅宣传等工作,同当地群众一起绘出草原新画卷。

  融入当地  发挥所长

  照片里,一家人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笑意盈盈地紧靠在一起。

  中国传媒大学职工安明泰的书桌上,摆着一张4年前拍摄的照片。那是他在科右前旗察尔森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李班布拉拍摄的全家福。

  “这相机重不重?”“教教我们怎么用?”驻村后,安明泰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对他手里的拍摄设备十分好奇。学习摄影的安明泰,为全村37户建档立卡户留下了影像纪念。

  看着墙上的照片,8岁的李博然喜笑颜开:“叔叔,这张照片像画一样好看!”一张张全家福,为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们定格了美好瞬间。这也成为安明泰心里一段难忘的记忆。

  拍摄美食纪录片宣传当地,带领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利用专项资金为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量身设计文化走廊、升级视频剪辑室……安明泰融入当地、发挥所长,和其他干部一起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

  挖掘资源  打造品牌

  “要把榆树保护好、利用好。”2020年夏天,时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的刘京晶来到科右前旗,担任旗政府党组副书记。海力森嘎查的古榆树林,引起了她的注意。

  测量、标记、造影、定位……一番日晒雨淋后,刘京晶带领学校支教团队绘制了海力森嘎查的古榆地图。这片百年榆树林,让海力森嘎查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为带动村里发展文旅产业,刘京晶敲遍村里54户村民的门。村里的妇女受到启发,开始制作各种榆钱美食、推出特色榆树宴,吸引远近游客。

  打造网红草原书房“星空坊”,策划系列直播带货活动,推动科右前旗农副产品销售额过千万元……在刘京晶的努力下,科右前旗的名声越来越大。

  挂职结束后,刘京晶继续帮扶着当地文旅工作,助力后续运营和品牌打造。在她看来,乡村全面振兴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我们的希望是生态有颜值,田园有产业,村庄有文化。”刘京晶说。

  教学相长  全面育人

  “二胡渐强,声音放出来!”放学后,科右前旗第二小学的教学楼里传出悠扬的乐曲声。作为民乐团的指导老师,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专业学生李童正带领学生们排练乐曲《金蛇狂舞》。

  去年,中国传媒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派出6名成员前往科右前旗支教,李童是其中之一。“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了更多的爱好。”科右前旗第二小学副校长张欣欣说。

  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兴安盟站,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生与支教团成员一起开展普通话培训,帮助科右前旗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语言知识。“通过与师生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我们在支教这堂‘大思政课’中收获了成长。”支教团成员谢卓奇说。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介绍,6年来学校累计投入、引入帮扶资金3500余万元,为科右前旗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含乡村基层干部)9000余人,并通过购买、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为当地带来3300余万元收入;接下来,学校将依托科右前旗劳动教学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示范样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6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