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西:群众“点单” 宣讲“送课”


夏日的山东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的教室里,青岛陶艺协会秘书长仝莎莎拿着陶瓷摆件,正给孩子们讲“陶”与“瓷”的区别。“这个汝窑的天青色,像不像雨后的天空?”她话音刚落,10岁的于滕随即举手:“老师,我爷爷的茶壶就是这种颜色!”
这场“感受陶艺之美”的公益课,正是莱西市将宣讲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生动注脚。
“如今,群众成了理论宣讲的‘点菜人’,效果大不同。”河头店镇宣传统战委员王园园翻开一本有些泛黄的宣讲记录册,指着其中一页政策宣讲签到表说:“你看,三年前讲土地流转政策,30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可中途就走了10个人。村民们看着‘流转合同条款’‘经营主体资格’这些术语一头雾水,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打盹儿的倒不少。”
这样的尴尬曾是基层宣讲的普遍难题。莱西市委宣传部调研发现,实践中,不少宣讲存在着不接地气、“供需错位”等问题,与群众关心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宣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若与群众需求脱节,效果自然打折扣。”莱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包顺善介绍。
于是,他们进行了宣讲“供给侧改革”,依托“莱西宣传”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社会发布“宣讲菜单”,主题涵盖形势政策、司法普及、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内容,群众可按照个人“口味”直接向宣讲团队联系人下单。
“前些日子有学校‘点单’,希望为学生开设实用性强的宣讲课程,我们便专门设计了需求调查问卷。”莱西市小雨滴志愿宣讲团队负责人董金辉说,“孩子们在问卷里写‘想替奶奶学急救’‘想学习汉服知识’,这些都成了课程设计的主题。”如今,从传统文化到心理健康,从急救知识到汉服鉴赏,新的宣讲机制让课程既有趣又实用。
现在,宣讲就像点外卖——群众想吃啥,宣讲团队就做啥!
莱西市店埠镇胡萝卜播种时节,种植户张世生正为“出苗率低、裂根多”的问题愁眉不展,偶然得知网上能“点单”农技宣讲,便试着下单了“胡萝卜种植技巧”宣讲课程。令他惊喜的是,从“点单”到农业专家赶到地头,用了不到24小时。
原来,张世生通过线上联系宣讲团负责人后,负责人第一时间向莱西市萝卜科技小院“派单”。随即,“田间党校”宣讲团队成员与青岛农业大学师生奔赴现场,在田间地头开起了“现场会”,组织开展关键农技培训宣讲,现场讲解胡萝卜种植技巧,并对胡萝卜产生歧叉根、裂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演示。
如今,莱西市依托科技小院的专家资源,常态化开展田间理论与技术宣讲,已惠及胡萝卜种植农户5万余人,胡萝卜次品率从20%以上降至5%以下,亩均增收600元以上,宣讲成效实实在在惠及广大种植户。
从“固定讲台”到“流动课堂”,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截至目前,莱西市已开展“定制化”宣讲活动600余场次,各类文艺宣讲活动110余场次。(记者 刘艳杰 通讯员 于言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