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就业服务更精准、保障更有力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为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7月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方案围绕四个方面提出13项政策举措,实施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行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等10项行动。方案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明确各项行动的负责部门和职责分工。
针对方案中的亮点,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表示:“参与部门更广,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委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助残就业;目标更精准,加强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定残疾人群体的差异化就业服务,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措施更聚焦,设立‘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围绕制约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打出组合拳。”
当前,我国仍有将近80%的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为此,方案专门提出实施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介绍,农业农村部将落实好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措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就业、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带动帮扶,引导乡村工匠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技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近年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连续三年超过3万人。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被纳入方案中。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表示,中国残联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合作,精准识别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信息,落实“一人一策”“一对一”帮扶;推动、支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通过多种形式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台账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组织的重点群体就业困难帮扶专项行动。
掌握一技之长,残疾人就业就更有底气,就业机会也将大大增加。此次方案提出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要求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人郭启民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以及就业、社保领域的专项规划中,将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权益保障作为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统筹各方合力共同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统筹多渠道培训资源,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开发线上线下“融合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资源,实施“巡回培训”和“送训入乡”,为残疾人提供普惠便利的培训服务。
“在全面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岗位挖潜、服务支撑、培训赋能和权益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从今年起,连续3年组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助力残疾人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同时,还将在2027年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举办职业技能赛事活动,为残疾人搭建磨炼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
(记者 安胜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