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青海退休法官积极参与社区调解工作,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用专业所长再为大家做点事”(民生一线·高能量老年人)

本报记者 贾丰丰
2025年07月31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备好热水、铺开案卷、戴上老花镜,早上8时许,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福禄巷北社区的“芯中蕊力别样红”法官工作站,吴永贤和吴青芳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个工作站成立于2024年6月,位于福禄巷北社区和新青村一体化便民办公楼。吴永贤和吴青芳分别从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法院和城中区人民法院退休,2025年2月成为工作站的特邀调解员,处理委派调解和站内解纷工作。

  扎根小巷深处,利用专业特长,发挥退休余热,福禄巷北社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法律服务,两位老吴也有了服务群众的新舞台。

  法律咨询

  帮群众抓关键问题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吴永贤和吴青芳连忙起身迎接——

  “调解员,我遇上了麻烦事!”来的是个年轻人,看起来20多岁,红着脸、挠着头,又着急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前段时间通过中介看了一套房,后来跟房主私下联系上了,我俩觉得直接交易能省中介费,就瞒着中介签了合同。现在中介知道了,找我要中介费,这事该咋办?”

  只见吴永贤先递上一杯热茶,再不紧不慢地解释:“你这行为在法律上可能构成‘跳单’了。”说着,他拿出一本民法典,快速翻到相关章节,用手指点着上面的条文:“你看,这里写得很清楚,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他抬起头笑着说,“你通过中介看了房,就接受了服务,之后又绕开他们和房主签合同,从法律层面来讲,是要承担责任的。”

  年轻人面露难色:“我就是觉得中介费太高了,想省点钱……”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中介公司为你找房源、安排看房,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尊重。”吴青芳补充道,“当然,也不是所有情况都得全额支付中介费。法院在判定的时候,会综合考虑中介的服务程度、你实际获得的服务利益等因素。如果他们只带你看了一次房,后续没提供其他服务,那可能会酌情减少你要支付的费用。”

  带着两位调解员的解答,年轻人走出工作站。接着,吴永贤拨通中介公司电话,说明了公司遭遇“跳单”的管理问题和业务跟进的漏洞。中介公司自知问题确实存在,表示不再主张追究违约责任,并给年轻人时间考虑。几天后,年轻人表示愿意支付中介费用,吴永贤顺势告知他不用支付违约金,年轻人当即缴纳了中介费。

  类似的情况,吴永贤和吴青芳基本每天都会遇到,有时是当面咨询,有时是一个电话、一条微信。

  退休后,调解工作让吴永贤和吴青芳重新找到了归属感。“以前工作节奏快,一下子闲下来真有点不适应,能够从事调解工作,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想用专业所长再为大家做点事。”吴永贤说,“通过带着法条讲法、结合案例说理,我们让法律咨询尽量通俗易懂,让普通人也能快速抓住问题关键,知道下一步该查什么文件、找什么证据、按什么标准协商。”

  调解案件

  懂法理也通情理

  当王阿姨家的水管渗水,泡坏了邻居小李新装修的客厅时,吴青芳正好在坐班。接到消息后,她往帆布包里塞了卷尺和强光手电,叫上工作站的轮值法官:“渗水纠纷得先找漏点,不然责任说破天也说不清。”

  赶到现场时,王阿姨正在抹眼泪:“我真不是故意的,老房子水管锈了我哪知道啊!”

  小李媳妇指着刚刷完漆的墙说:“这可是我们的婚房!”

  吴青芳没急着说话,先蹲在墙角用手电照渗水痕迹,又量了量墙面起泡的范围,掏出本子画示意图:“你看这水印,从天花板拐角往下流,应该是主水管接口老化。”凭借在法院工作期间积累的知识,吴青芳确定主水管接口作为管道的结构性节点,一般位于天花板拐角处,老化接口长期受水压冲击,才导致不断渗水。“这里属于王阿姨家维护范围,但小李装修时没做防水涂层,加重了损失。”吴青芳说。

  “打官司的话,光鉴定费都够修3次房了!”吴青芳一边给王阿姨说着法律风险,一边对小李说:“你上次帮修的门锁,王阿姨可是念叨了好久。”

  法理与温情交织,吴青芳一次次上门找两人谈心,算诉讼经济账、讲法律风险账、谈邻里情谊账。3天后,王阿姨慢慢接受了水管老化造成损失的事实,算了算启动鉴定可能导致更多花费,想了想案件进入诉讼历程的负累,权衡后表示愿意主动担责,尽数赔偿损失,于是小李决定撤诉。临走时,吴青芳嘱咐小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来工作站咨询,小李的一句“芳姐,跟你说话真舒心”,让吴青芳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经过在辖区几个月的走访,吴永贤和吴青芳深刻感受到:调解就像老中医问诊,既要懂法理“药方”,更要会“把脉”人心。有人需普法明理,有人要耐心倾听。

  “房屋买卖、物业服务、老人赡养、遗产继承和婚姻家事、民间借贷纠纷……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都会帮忙处理,碰到棘手的、难以调处的情况,我们也会与工作站轮值法官取得联系。法官、调解员、社区干部合力开展化解工作,携手化解纠纷的圆满故事有许多。”吴青芳说,“城中区人民法院以‘基本补贴+绩效奖励’模式,对我们进行补贴和激励,经委派调解成功的,每件有200元基本补贴,案件及时结清的,发放奖励补贴150元,经过调解员执前督促及时履行义务的,奖励50元。”

  通过拉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摆事实、讲道理,解开群众的心结,2025年2月以来,两位调解员在工作站共调解成功317件,“有纠纷找老吴”成了街坊间新的默契。

  送法上门

  培养更多“明白人”

  下午两点半,工作站难得清闲,吴永贤给徒弟——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员王玉琪——打了个电话。得知对方下午入户走访,吴永贤朝着吴青芳点点头:“那正好,带上我们。”

  “在法院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人即便权益受损,也因为怕麻烦而选择沉默。”结合工作站的实际,吴永贤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送法上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人情在于走动,多跑跑,彼此也会更熟悉。”

  “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邻里关系、物业服务情况,是我们每天都要处理的。我又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两位调解员主动加入,指导调解工作的思路方法,既有针对性,又很实用,我们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王玉琪说。

  福禄巷北社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办一场“法律沙龙”,两位老吴、来自其他工作站的特邀调解员和年轻法官们坐在一起,探讨办案经验、疑难案件等。“从案件事实的查证到法律条文的适用,从矛盾纠纷的化解到司法温度的传递,他们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城中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周毛说。实践证明,银发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能让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我在网上买东西收到假货,该怎么维权?”“邻居家的狗总是半夜叫,影响我休息,怎么办?”跟着王玉琪走一圈,面对居民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吴永贤和吴青芳总是耐心解答。“一些事听起来小,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十分重要。化解基层矛盾的办法,既在法条深处,也在人心相通之处。”吴青芳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1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