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巧用“电子围栏”护青山


傍晚时分,海拔1500米的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微风习习凉爽怡人。“高山人家”民宿的老板陈敏正忙碌着准备几桌饭菜,等待森林徒步的客人回来品尝。“去年夏天我们接待了200多拨客人,今年订单又多了三成,这几天还不断有人上来,怎么也能增收5万块钱吧。”陈敏乐呵呵地说,“旅游这碗饭确实越吃越香了!”
位于七曜山山脉与巫山山脉交会处的兴隆镇,紧邻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曾经是渝鄂边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近年来,兴隆镇立足海拔、森林和独特地理位置的优势,打造避暑康养度假区。然而,每年的旅游旺季正好是防火季,需要设置一些防火“卡口”,免不了影响避暑游客的体验。
对此,奉节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防火和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全县一共有427万亩山林,每年夏天我们不仅要在通往林区的所有道路上设卡,100多位护林员还要24小时不间断‘跑山’巡逻。”
严防死守会赶跑游客,放松管控又险情频发,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今年以来,奉节县探索使用“电子围栏”,通过“无感式”查防,破解了两难困境。
这个夏天,在兴隆镇旅游度假区的各个重点林区,往年各个路口需要排队登记的防控关卡都不见了。“我们有60套电子围栏系统正在24小时运行,智能抓拍终端能实时扫描往来人员和车辆,并且能够分辨‘正常避暑游客’和‘违规入林人员’。”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黎国宝说。
他点开系统智能识别的记录介绍,一旦发现有人尝试绕开常规路线进入林区,系统在自动抓拍违规入林行为的同时触发预警,10秒钟内将相关信息推送给涉事人员和就近的护林员。
这既能示警又能普法。今年以来,“电子围栏”已累计发送预警和普法信息8万余条,绝大多数游客收到相关信息后都中止了违反森林防灭火规定的行为。和家人在林中散步的王先生也收到过提示信息,“这边都是大山,有些要求我们确实不知道,收到提示后马上就改了。”他说。
除了“电子围栏”,奉节还架设了森林防灭火的“天眼”。在全县最高峰猫儿梁上的监测点,双光谱云台摄像头360度扫描着下方的森林。从事护林工作15年的护林员刘光富说:“以前发现火点全靠护林员‘望烟跑’,有时候跑半小时才找到位置,火势早就扩大了。现在这些高科技,1分钟就能精准定位火点,比以前快得太多了。”
奉节还整合气象、地理、可燃物等数据搭建了林火蔓延模型,能根据温度、湿度、可燃物干燥程度等自动设定预警等级,可以组织护林员提前布防。这套“预警—响应”机制已将奉节的火情处置全流程压缩至“分钟级”。截至目前,当地已成功预警火险12.5万次。
生态安全有了保障,避暑经济也迸发了新活力。据统计,今年以来,奉节县高山旅游已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增收1.2亿元。
(记者 张国圣 通讯员 雷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