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直击|杭州:“网约房”乱象,谁来管?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杭州迎来了593.1万人次的过夜游客,不少宾馆酒店天天爆满,很多景点周边的网约房同样一房难求。
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网约房通过互联网发布房源、接受预订、完成交易,便捷实惠,近年来备受外出旅行人群青睐。但与此同时,网约房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噪声扰民、消防和治安风险高等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曝光。
日前,人民网记者围绕杭州网约房的发展和行业监管进行了实地调研。

吴女士的社区报警记录。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现象:网约房乱象多
网约房一般集中于热门景区周边,人民网记者在某互联网平台上搜索,仅杭州西湖景区附近网约房便有百余家,名称多标注着“青年旅舍”“民宿”等字样。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网约房就开在居民楼里。
开在居民楼里的网约房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噪音扰民。
杭州凤起路与武林路交叉口的一老旧居民楼距西湖仅五百米,近两年,该楼内陆续开了两家网约房,居住在该楼里的吴女士和王大伯因此饱受噪音困扰。
“那些住客大多半夜住进来,开门声、走路声、小孩吵闹声,吵得人睡不着觉。”吴女士说。
网约房第二个乱象是实名制登记落实不到位,容易滋生违法犯罪问题。
在西湖景区附近的安吉路22号,记者尝试入住一家网约房,线上下单后,无需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就顺利收到了入住提示。
在西湖景区岳庙附近一小区,一家网约房的工作人员透露,即使住客未提前报备,也无需为前来留宿的朋友额外办理入住手续,“你们直接进来就好,没人管的。”
更有甚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记者随意编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同样可以付款入住。
据媒体公开报道,杭州市临平区检察院在办案中曾发现有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都发生在网约房内,这些网约房都没有履行登记、询问、报告义务,客观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打着“青年旅舍”名号的网约房本质上是群租房。在一家“青年旅舍”里,记者看到阴暗逼仄的房间里,放了四张床位,床板已发霉,地上散落烟灰,旁边桌子上胡乱放着打火机、烟盒、空瓶子、外卖餐具等。消防和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一家网约房内,床边地面上,散落着烟头。人民网 陈陆洵摄
问题:市场有需求,监管有难度
近些年,网约房伴随着旅游业和互联网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相较于酒店宾馆,网约房价格实惠,颇受市场欢迎。仅拱墅区目前登记在案的网约房就已有约3000家,没有登记的暂不可知。杭州市公安局9月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杭州已累计登记网约房入住人员289.8万人次。可以说,网约房一定程度上疏解了城市的接待压力。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网约房一般由房东直租或二房东转租,还有个人或机构同时开办多家网约房。无论房东、二房东,经营网约房的比较收益均更高。
一位网约房房东表示,正常通过房屋中介机构长租,合同一年一签,到期后如果没有续租还会产生一定时间的空置期。以吴女士所在小区为例,一般长租房月租金在2500元左右,而作为网约房,一间房每日的收益约200元,十多天就能挣到长租房的租金。如果租给专门经营网约房的个人或公司(俗称“二房东”),合同多为三年或五年一签,租金比通过中介机构的长租高10%左右,空置期他们负责。
一方面市场有需求、房主(二房东)有收益,另一方面种种乱象饱受诟病。网约房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监管困难是造成网约房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当前杭州市网约房监管的难点和现状。
难点一在于网约房的性质难以界定。“网约房不算出租房,它也跟一般旅馆业不同,它介于旅馆和出租房之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定位。”该民警表示,现在没有一个正式的法律法规对网约房性质进行界定。
难点之二在于缺乏专门、系统的监管法律法规,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晰,执法无依据。2018年浙江省公安厅曾出台《网络预约居住房屋信息登记办法(试行)》,但由于一些条款不符合现在状况,目前已废止。公安部门针对网约房的管理,主要依据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出租房屋管理的若干规定。
当前,如果要在杭州市开设网约房,需要先到公安认可的一平台上进行备案登记,同时还要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民警上门实地核查,通过后方能在网上发布房源。但实际执行中,即使房东未按照规定备案,公安也很难核查。
至于网约房扰民问题,一般只能劝阻,而消防、卫生等问题,又不在公安部门职权范围内。
监管难点三在于取缔难。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房源很轻松,但是下架却很难。发布房源的网络平台公司不在浙江,协调他们下架难度大,还有一些违规网约房被取缔后,换一个平台、换一个“马甲”接着开。
饱受困扰的吴女士和王大伯分别多次报警,“警察来了,房间就安静些,过后,问题又重新出现。”无奈之下,吴女士和王大伯甚至采取半夜播放恐怖声音、敲铁盆等极端方式“反击”噪音。

杭州一家“青年旅舍”内部,共有上下四个床位。人民网 陈陆洵摄
建议:出台系统规定,厘清各方职责
“网约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近几年发展迅速,监管方面一直秉持着包容审慎的态度,随着行业失序现象的不断发生,必要且系统的监管势在必行。”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易开刚认为,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出台专门系统的监管规定,以厘清相关部门和网约房相关利益方的权责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杭州市层面暂未出台网约房相关法律法规。
今年杭州市人大代表金岐岚提出《关于制定全市网约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要明确网约房的法律属性、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明确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和信息共享联动机制等。杭州市公安局回复称,经过与市场监管、住建、消防等部门会商,由于目前网约房法律属性暂未明确,因此暂未明确准入标准和从业人员服务标准。目前,杭州市公安局正在积极参与浙江省公安厅的网约房监管相关工作规范的起草工作。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在今年1月起开始施行《湖州市南浔区网约房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公安、住建、卫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防、属地政府等职责,还明确了网约房开设报备程序、相关人员责任和法律责任,是浙江省内较为系统且完备的监管规定。
吴女士和王大伯盼着有关部门能早日出手,还他们一个安静的生活。上述拱墅区公安分局工作人员也希望媒体呼吁,尽快出台专门系统的监管法规,推动网约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