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江苏建设经验

【苏州】理性警务下苏州公安民警向智慧型转变
如何协调处理专项行动和日常警务之间的关系?苏州公安的思路是,尽可能利用公安信息化成果实施现代打法,尽可能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避免运动式执法。
在最近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中,因担心犯罪嫌疑人销赃,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连夜进行研判,第二天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赃款赃物。
随着理性警务理念的提出,苏州公安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支“儒警”队伍正在形成,理性理念已经渗透至苏州公安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中。

【昆山】
平安背后见精气神
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昆山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努力实现平安昆山与富裕昆山、幸福昆山、美丽昆山协调快速发展。昆山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称号,获得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首批“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等荣誉。先后成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张家港】
服务为先破解难题增进社会和谐
安徽舒城人方敏到张家港工作已8年多,是一名普通工人。去年9月,方敏的儿子方昱涵通过积分顺利就读公办万红小学。方敏感慨地说:“因为是外地户口,孩子上幼儿园都得托人找关系,出借读费、赞助费。现在政策透明,公平公正,非常好!”
苏州市在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试点的基础上,还向办理社保的新市民发放“市民卡”,持卡的新市民可以享受社保、卫生、民政、计生、教育等各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已发放“市民卡”200多万张。

【南京】
发展与稳定并重 富民与安民共进
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在推进平安建设进程中,我们对平安的认识逐步从治安层面的‘小平安'上升到社会和谐稳定层面的‘大平安'。在工作目标上,从单纯解决治安问题拓展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工作领域上,从社会治安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在工作内容上,从预防打击犯罪、社会治安防控拓展到社会矛盾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监管、虚拟社会管理、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努力保障政治大局稳定、经济运行稳健,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启示】
“平安江苏”经验的启示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把平安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必须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平安建设的检验标准。必须着眼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增强平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筑牢平安建设的基石。必须倡导改革创新精神,及时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创共建,形成推进平安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组对比触摸“平安苏州”的为民温度 在苏州这样一座“人少事多、警力不足”的古城,苏州公安机关站在服务“两个率先”的高度,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党委的部署要求,依托信息化的支撑,做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一项项令人瞩目的“苏州经验”,一直走在建设“平安中国”的前列。
【详细】科技信息化助力苏州平安建设“三级跳” 还以为戴上手套作案就能逃过法网吗?“这种手法显然‘OUT’了。”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民警告诉记者。“不管一个人走到哪,他留下的基础信息显示着他的生活轨迹。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广泛覆盖,已经让犯罪嫌疑人难以遁形。
【详细】平安建设 在科学与智慧的支点上延伸 一系列科学体制机制的建立,使有限警力的效能得以激发;“以警为本”的推动理念,激发了民警的工作潜力;百姓有安全感、党委政府满意、基层民警工作快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多方共赢的理念得以实现。平安苏州建设,在科学与智慧的支点上延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