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白头发,白皮肤,白睫毛,他们向往太阳,但又害怕阳光,只有在月亮出来的夜晚,才觉得自在,他们是白化病患者,被古印地安人称为“月亮的孩子”。自古至今,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排斥与同情,嘲笑与怜悯,充斥着他们的内心,获得正常、平等的待遇更是难上加难。
关禄,月亮孩子之家发起人,他本人也是一名白化病患者。为了让更多“月亮的孩子”被人接受,融入社会,他无悔地奉献着。[详细]
关禄很同意将白化病称为白化症。之所以称为“症”而不是“病”,关禄说:“就像孤独症,唐氏综合症,都是先天的,而目前医疗技术在治疗中只能有一定缓解,不能完全治愈,因此这更是一种长期的‘症状’。而人们一听到是‘病’,便以为会是神经或者智力疾病,甚至会传染,往往恐惧,远离甚至歧视。这对白化病人的伤害是无形的,也是不公平的。”[详细]
王嘉贺是一名白化病患者,视力仅为0.02左右,他曾尝试进入普通小学求学未果,无奈下被家人送去了盲校。“视力残疾人并不都是盲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低视力群体的教育机构,也就是说并没有建立盲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学校,也没有在普通学校设立专业辅导老师或提供大字体教材,所以,盲校似乎成了‘月亮孩子’唯一的选择。”关禄说。[详细]
直面自己——这是很多月亮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能收起诧异的眼光,对他们或许就是最大的帮助和尊重。“我希望能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发展,成为专业人员。”呼呼对未来有自己的规划。“嘉贺现在15岁,看他将来的发展,或许会继续音乐的学习,也可以让他学习盲人按摩,总有一条适合他的道路。”嘉贺的外婆说。“我喜欢文学和演讲,今后也希望能往这方面发展。”志愿者CICI说。月亮孩子也能追逐属于自己的阳光,他们是自己人生中真正的武士。[详细]
如何对待白化病患者:
如果您或您朋友的家庭刚刚诞生了一个“月亮孩子”,请不要抛弃他,也不要手足无措,有我们——月亮孩子之家会一直陪伴。我们相信他也会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