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新疆且末:春风又“绿”河东岸

2021年04月22日09:26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新疆且末:春风又“绿”河东岸

  治沙员帕提古丽观察梭梭林长势(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1日电(记者高晗、宿传义)春风过后,雨一直下,三天两夜都不停歇,浇透了沙漠小城——新疆且末县。

  这场占全年降水量一半的春雨,将猫冬在家的居民全都“赶”了出来:孩童奔跑嬉戏,老人在一旁感受春雨“湿”面,年轻人拿起铁锹,跨过车尔臣河,来到东岸的沙漠边缘,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这场春雨太及时了,刚种下的梭梭幼苗一定都能活。”站在沙丘上的治沙员帕提古丽·亚森望着刚栽种下的梭梭说。

  车尔臣河隔开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新疆且末县城。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脉的车尔臣河将沙漠与县城隔开。河东岸的流动沙丘距县城中心不足两公里。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沙漠依然在以每年5到10米的速度向县城逼近。

  当地流行“车尔臣河有多宽、县城离沙漠就有多近”的说法。沙进人退、河流改道、举家搬迁……数千年的悲剧像是被施了魔咒反复上演。

  为阻挡沙漠对家园的侵袭,且末县1998年成立了防风治沙工作站,开始在车尔臣河以东沙漠边缘探索防沙治沙的生态治理之路。

  那一年,帕提古丽还是一个初中生,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见识了沙漠的危害,更明白植树的意义。2005年,受父辈影响,23岁的帕提古丽加入治沙站成为治沙员。这位怀着理想回到家乡的姑娘,很快被残酷的沙漠上了一课。

  “本以为是扛着设备去搞勘探测量,没想到就是割苇子、拉管子、插秧子。”帕提古丽调侃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说。

  那时,她领到一把镰刀,钻进车尔臣河沿岸芦苇丛里,割下一捆捆用来固沙护苗的芦苇,一天下来,双手被芦苇叶子划得伤痕累累。

  这是在新疆且末县城不远处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内植树的群众。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沙漠里种树,水直接影响树苗成活率。帕提古丽和同事一趟趟从车尔臣河提水,人工浇灌的水量,远远小于沙漠蒸发量,等她们将最后一排树苗浇完,第一排树苗已经干涸。

  边种树、边研究,帕提古丽和同事实践了滴灌节水技术、草方格固定、栽植抗旱树种、防沙林绑草护苗……沙漠里的树木成活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奇迹终于出现。23年来,当地超过150万人次参与治沙防沙工作,被漫漫黄沙覆盖的河东岸,渐渐形成一条长20多公里、宽7.5公里的防护林带。河东岸绿了,12.5万亩流动沙丘披上绿装,沙尘日数从1998年的120天减少到2018年的68天。

  “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希望,期盼来年春风再绿河东岸。”望着车尔臣河东岸这片即将发芽的梭梭林,停不下来的帕提古丽憧憬道。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