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疫情下如何“端好饭碗”

2021年09月08日08:2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疫情下如何“端好饭碗”

今年以来,受极端气候灾害、新冠肺炎疫情、货币超发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价攀升,国际粮食供求平衡受到干扰,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话题备受关注。为加快推动粮食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讲好中国粮食故事,“2021年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在服贸会期间举行。

论坛围绕“强化供应链韧性,共筑全球粮食安全”的主题展开探讨。中粮集团联合粮食供应链跨国公司、知名企业、专业组织等机构成立“国际粮食现代供应链联盟”。据了解,该联盟作为常态化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将通过引导和促进国际粮食行业供应链伙伴加强交流对话,加强开放合作,共同探讨推动全球粮食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全球粮食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世界粮食的总量足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但由于现有的粮食系统并不完善,每天仍有超过8亿人在忍受饥饿,另外还有20亿人口营养不良。”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说。

“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国强提出,增强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必须加快建设粮食现代供应链,着力增强粮食保供稳价能力。要持续增强粮食现代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风险冲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

具体到举措,程国强认为,首先,要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生产体系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基础建设;第二,强化粮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第三,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链朝两端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利益链向共享协同增效;第四,强化粮食现代供应链建设的科技创新支撑;第五,提升粮食供应链风险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高效安全可控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第六,深度融入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表示,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框架下粮农组织实现农业食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作伙伴。过去10年,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项目向东道国转让了大约450项实用的农业技术,在80多个项目现场进行了近300次试点示范;近3万名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了实地培训,100多万人从中受益。

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可以在稳定粮食供应链和增强其韧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安书曼称赞说,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农业发展和加强粮食安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其中一个驱动因素正是在采用农业机械方面取得的快速进展。

“在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柬埔寨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钱明光说,中国是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也是柬埔寨粮食最大出口国。随着2020年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贸易合作前景空前良好,农产品贸易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对投资者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

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监涂长明介绍,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75公斤,超世界人均粮食75公斤。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储备量国家,中国的储备数量可以满足一年的口粮消费。中国粮食单产逐年提高,实现“十三连增”。

在涂长明看来,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消费结构的快速提升,不得不加大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力度和数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要坚持立足国内,筑牢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坚实基础。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

(责编:李依环、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