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打造餐桌上的“科技安全阀”

2022年03月11日08:3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造餐桌上的“科技安全阀”

  江西南昌贤士花园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工作人员对市民送检的蔬菜进行取样。新华社发

  山东邹平长山镇八方农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扫描梨上的合格证二维码,查验产品信息。新华社发

  浙江湖州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与检测员在农贸市场对蔬菜取样,进行农药残留超标检测。新华社发

   【问计民生】

   打开手机摄像头轻轻一扫,产地、品质、种植周期、采收时间、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如今,走进许多城市的大型超市卖场,一些食品和农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让消费者轻轻松松就能了解这些瓜果食粮的“前世今生”。

   小小溯源码,正是科技改善民生的缩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老百姓高度关注,也是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作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委员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部党支部书记、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代表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从农产品到食品 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食品安全。

   王静委员给出了一组权威数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5万个,较‘十二五’末增加71.9%。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食品安全方面,2015年10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日趋严格。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大约有2300多种,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已经批准的15000多种。”孙宝国委员说。

   奶制品作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近年来质量也大幅提高。史玉东代表介绍:“在国家奶业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乳业在奶源指标、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消费者信心随之大增,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历史最好。”

  从田间到餐桌 提升科技创新力度

   在助力食品安全过程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食品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是单一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科技界与产业界有效对接,更需要食品科学与营养健康、基因工程、智能制造、生命科学、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多学科融合发展。”孙宝国委员介绍,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科技创新至关重要,食品安全全链条过程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产品及装备等关键科技难题亟待突破。

   王静委员指出,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方面不断精进,例如已研发出5分钟左右即可检出农产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整个链条的关键技术创新攻关,仍是下一步重点努力方向。

   就在几个月前,蒙牛集团参与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令史玉东代表格外自豪。他说:“我们联合科研力量针对中国乳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薄弱点进行攻坚,带动了乳业整体技术提升。从科技角度来看,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力度的同时,行业标准的作用也尤为突出。”

  从质量到标准 聚焦关键技术难题

   如何发动创新引擎,进一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孙宝国委员建议,聚焦关键技术难题,重点解析个性化食品加工中特征组分效应变化机制与质量品质调控机理;在高、精、廉、自主可控的食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产品及装备上有所突破,研发危害物非靶向智能识别技术;研发融合大数据、组学和无损检测等新技术的新资源及食品真实性鉴别与溯源技术体系;构建“新兴”组分和食品新业态全程质量安全智慧监控技术及AI智能控制平台,并进行集成示范。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王静委员指出,优良抗病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投入品创制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等是接下来继续实施减肥减药减抗、提高农业投入品生物利用率的重要基础。此外,农业面源污染修复和防治也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智能化的精准快速监控技术也应是重点。

   “补足标准短板十分必要。”史玉东代表举例说,益生菌在市场上是一个科技创新产品,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存在空白,造成一些行业乱象。因此,应推动完善食品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规范食品产品品类的创新,还可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应用与国际接轨,助力食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记者 杨舒)

(责编:温璐、吴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