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服务“送到家”
“明天在轻轨秦塘站附近有场招聘会,我也在,有空过来瞧瞧吗?你之前干过财务,现场有岗位。”早上8时30分,浙江省义乌市就业和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就业指导员龚芝娟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一边拿起电话,给还未落实工作的就业帮扶对象拨了过去。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低保低边人员……屏幕上,浙江数字人社工作台系统的帮扶援助栏里,显示着就业帮扶对象的各种信息。“希望尽快找到工作”“希望离家近一些”……电话那头,帮扶对象提出求职诉求,龚芝娟拿起桌上的登记表,在台账上做起了标记。
23岁的李方妤是龚芝娟的联络对象。春节前,她通过了廿三里街道办事员的岗位面试,准备年后上岗。自打去年7月大学毕业,龚芝娟便成了李方妤求职“领路人”。
兜兜转转找了一个多月工作,李方妤泄了气:求职软件下载了不少,企业也面试了10多家,咋就没有进展?
“想找啥工作,有啥要求?”去年8月的一天,李方妤接到了龚芝娟打来的回访电话。由于接入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系统,龚芝娟正在根据系统信息,逐个电话联系,做好分类汇总。
“父母在义乌工作,自己学的汉语言,就想在这里找份文员工作。”由于缺乏求职经验,李方妤走了不少弯路。电话那头的龚芝娟帮她做规划、提建议。
挂断电话,龚芝娟在就业帮扶登记表里给李方妤做了标记。除了收到系统发来的招聘会信息,李方妤还在龚芝娟的指导下,注册登录义乌人才网,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进行匹配搜索。
如何更好满足求职者的需求?“就业指导员从县到村,三级联动,有合适的岗位彼此留意。”龚芝娟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借助和镇街就业指导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廿三里街道传来好消息:一名街道办事员要离职,上班时间固定,周末双休。
面试前,龚芝娟把李方妤拉到办公室,谈谈心,做辅导,又给街道送上推荐信。不久后,李方妤被录用。
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市需要帮扶的重点群体有1.8万余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500人。其中,龚芝娟联系过的超过1000人。在就业指导员的努力下,2024年义乌市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率达100%、就业率达91.5%。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5日 1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