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看!就业市场暖意融融

2025年02月10日08:17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新春伊始,工厂员工集中返岗、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火热的景象随处可见。开行返岗专列、设立就业服务站、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布局线上服务矩阵、组织开展“点对点”送工……各地推出一系列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务工人员就业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实现“开门红”注入了强劲动能。

个性化措施助力高质量就业

“听说有招聘会,我早上7点多就来现场了。”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春节线下招工大集上,一直从事服装工作的颜金苹,通过“职在泗阳”微信小程序筛选适合岗位,经过现场面试后入职了心仪的企业。

聚焦劳动者就业所盼,江苏省市区联动开展“春风行动”,筹集了一批传统行业、新兴领域、服务消费就业岗位,打造招聘大集、人才夜市等线下服务场景,充分运用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服务矩阵,累计将举办各类求职招聘活动3000场,发布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让求职者就业有岗、求职有路。

南京春节前就开启拓岗扩工促就业“早春行动”,组织助企专员摸底企业用工需求,筹集10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收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用工需求,针对性举办专场招聘、用工推介等活动。在江阴、常州、淮安等地的交通枢纽设立返乡返岗就业服务站,为各类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精准服务各类人群。

“欢迎来到昆山!”2月7日上午9点半,6辆满载返岗人员的大巴缓缓驶入人力资源市场,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的300名务工人员跨越800多公里,即将奔赴就职企业。“我2019年来昆山工作,今年已经是第5次搭乘‘点对点’返岗大巴。在昆山工作很亲切。”叶县小伙子刘成磊说。

江苏还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加强省内南北劳务对接和东西部劳务协作。昆山市密集赴相关劳务输出大省、对口支援地区等进行劳务协作对接。常州市组织8条线路赴云南、贵州等地开展省外招聘。扬州市加强与四川凉山、新疆伊犁等省外地区劳务对接,签署劳务合作协议,助力外来人员顺利返岗。

为保障重大项目用工,江苏各地接连推出个性化政策措施。常州市聚焦专精特新、规模以上、纳税星级、重大项目等重点企业,通过开展用工形势调查、配备用工服务专员、落实助企用工政策等行动助力企业缓解春季用工压力。泰州市实施“泰周到”服务专项行动,春节期间常态化运行服务专班,重点面向2025年新开工的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和近三年建成投产项目,梳理人才用工需求信息,建立信息库、制定服务清单。

精准服务点亮就业梦想

“我是学工程管理的,希望通过这次招聘会找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毕业于山西省工程技术学院的刘兴瑛说。2月7日,以“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为主题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在山西大同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拉开序幕。当日,大同市30家用工企业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958个。同时,该中心还通过驻京津冀地区就业服务站收集到1100余个优质岗位,供求职人员选择。

据悉,此次行动将持续至4月中旬。在此期间,大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将推出多场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活动、春风送岗县区行、重点行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为精准、贴心的就业创业服务。

“大年初九,开工第一天,我们公司全员到岗,大家都从‘假日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各分厂‘早’字当头、‘紧’字入手,生产线陆续开工。”大同市华建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功信心满满。为确保企业年后顺利开工,大同市工信局、人社局等部门主动服务,春节期间举办企业用工专项招聘会,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近两年,大同市通过创新模式促进就业,依靠劳务输出推进就业,利用政策兜底保障拉动就业,进一步擦亮民生幸福底色。2024年,大同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690人,以119.75%的完成率远超年度目标。

为了更好服务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同市积极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一方面,当地先后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柔性引进人才若干措施等优惠政策,让大同成为广大劳动者求职创业的平台。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数达3867人,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去年以来,大同市相继设立了驻京津冀劳务就业服务总站、驻天津劳务就业服务站。目前,两个站点已为劳务人员提供30多家单位的近600个优质就业岗位。

如今,通过内外联动,当地构建全方位劳务协助生态系统:对内,大同市通过建立1944个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基层就业社保服务点,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对外,先后与北京、天津两地人社局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截至目前,大同市已成功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天镇保姆”,以及“广灵巧娘”“云冈亲人”“北方好焊”三个山西省省级劳务品牌,培育了“恒山北芪工”等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

返岗专列拉开复工序幕

2月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联合组织的广西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专列首发开行。

当天一早,人社部门安排就业服务专车从各乡镇将6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接到广西来宾北站。出发前,人社、公安等部门向务工人员宣讲就业创业、劳动维权、反诈等政策知识,并派发饮用水、食品、政策宣传折页等暖心物资。

来自武宣县的务工人员黄夏告诉记者:“在广东,有我们广西人社部门设立的劳务服务站点,出门在外务工有‘娘家人’,感觉更踏实了。”

当天中午,务工人员有序登上列车,踏上赴粤返岗务工的路途。这是今年广西首趟免费“点对点”返岗专列,拉开了全区年后返岗复工序幕。“之前在网上了解到有免费的返岗务工专列活动,就报名试试,没想到真的获得了免费乘坐专列的机会。这次还有中巴车将我们从乡镇接到火车站,这样的服务非常贴心。”务工人员杨兵说。

据悉,粤桂两地人社部门已连续多年通过省(区)、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收集发布广东企业优质岗位信息、联合举办粤桂协作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点对点”送工,促进农村劳动者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一季度,广西人社部门全力做好劳动力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的就业服务工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发挥市、县、乡、村各类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作用,计划举办专场招聘会1000场以上,服务30000多家企业招聘用工,发布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开行专车专列1000车次以上,为100多万人次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本报记者 李健 苏雁 李建斌 杨珏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马静波)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