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辽宁开原市在产业趋同的邻近村组建联合党委——

从技术到市场,给村民更多帮助(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本报记者  郝迎灿
2025年02月19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镇,明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理事长韩庆祥正猫着腰采摘草莓。“这批草莓苗来自云南、四川等地,高原冷凉环境下育出的种苗病虫害少、壮苗率高,草莓上市时间提早至少半个月,亩均增收超过1万元。”韩庆祥说。

  合作社栽上“高原苗”,韩庆祥打心底里感激庆云堡镇果蔬产业联合党委:“产业联合党委成立后,统一了优质种苗的购买渠道,不仅质量有保障,价格还降了三成左右。”“为适应区域产业联合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推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村党组织组建产业联合党委,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开原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最开始,群众有顾虑,一怕‘不明情况乱指挥’,二怕‘工作不细效率低’。”韩庆祥说。怎么打消顾虑?“我们确立不参与经营、不收取费用、不强制购销的‘三不’工作原则,并严格落实集体资产产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确保各成员单位利益不受损、收益最大化。”庆云堡镇镇长、果蔬产业联合党委书记王明说。

  在庆云堡镇三家子村村民李颖的草莓大棚里,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荣蹲下身子,拨开墨绿色的叶片,仔细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一旁,李颖拿个小本,记得认真。“刘老师定期来我们这进行技术指导,来我家大棚都第三回了。平时遇到难题,我也能通过电话联系。”勤学习、善总结,李颖逐渐从草莓种植的“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2024年她和丈夫精心打理的3亩草莓大棚纯收入超过30万元。

  做强服务才能取得群众信任,“依托组织优势,我们同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王明说。

  抱团发展,统一技术指导只是其中一环。为破解资源利用不充分、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镇里还统筹协调各联建村、合作社等,统一实施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增强区域乡村产业聚合发展的能力。

  强带弱、大带小。在庆云堡镇果蔬产业联合党委成立之前,老虎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多年在10万元左右徘徊,增收困难。“以往,我们都是一家一户各自联系菜商前来收购,一到集中上市时节就为销路发愁。”现在,在产业联合党委协调下,老虎头村利用乡村产业振兴资金新建果蔬大棚22座,直接向大型商超集中供货,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老虎头村党支部书记吴野说:“就拿西红柿来说,省掉了中间商,一斤多卖两毛钱。”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致富链。截至目前,开原市共组建各类产业联合党委17个,推动联建村集体收入增加680余万元。“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省共组建稻米、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联合党委572个,覆盖3207个村、2577个合作社,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辽宁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9日 11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