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用劳动筑梦 以实干圆梦

2025年05月03日08:38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今年5月1日,是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劳动者拼搏奋斗、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当前,从广袤无垠的田间地头到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神州大地上,亿万劳动者正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实干诠释担当,共同吹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号角。

新时代,他们敢闯敢立、勇立潮头——

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市新罗区供电公司项目部工程师苏向阳,长期坚持去基层一线寻找创新灵感。

在服务用户过程中,苏向阳发现,现有用电监测系统无法做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二级漏保带电监测器,可适用于所有漏电保护器和电能表。通过这个监测器,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用电情况并自动定位故障点,最大限度缩短抢修时长。

截至目前,以苏向阳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累计实现技术革新3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他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后我将立足岗位,致力于做出更多创新成果。”

全国劳动模范、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焊接中心工程师刘伟,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面对核电焊接的巨大责任与压力,他勇挑重担,不断优化改善核电装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工艺,为国家自主三代核电多个节点目标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为破解国外技术垄断,他围绕需求,钻研焊接技艺,创新推动自动焊开发和推广应用,攻克多项“卡脖子”焊接难题,自主开发多套具有国际水平的焊接装备和配套工艺。在参与建设国家第三代自主核电“国和一号”过程中,他成功突破定位焊点凸出等难题,1.85万米焊缝合格率10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祖国核电事业发展同步前行的过程中,我成功找到了人生舞台。”刘伟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征程上,一位位劳动者正凭借智慧和汗水,助力我国在诸多领域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新时代,他们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从业18年来,全国劳动模范、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主任郭吉平,先后参与修建了北盘江大桥、花江峡谷大桥、木蓬特大桥等20余座桥梁。

这些年,郭吉平立足山区造桥需求,创新提出“菜单式”造桥理念,以“拱”为基础通用桥型,满足30米至1000米跨度桥梁,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方式,实现桥梁的快速建造和个性化定制。他坚持将工作心得、心路历程等一一记录在册,其笔记摞起来高达3米。这些努力换来的,是他所负责的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及竣工验收优良率均为100%。“我将继续努力攻关,解决更多技术难题。”郭吉平说。

“我们制造的上万列货车,至今没有一辆返厂维修,创造了‘零返厂’纪录!”全国劳动模范、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制造中心首席技师甘俊林自信地说。

多年来,甘俊林总结归纳出9项绝招绝技,获得13项授权专利。他带领的团队累计创新和改造铁路货车制造工艺100余项,解决50项关键技术难题和10多项惯性质量问题,提出并实施40余项生产优化方案,创造价值近千万元,为“中车眉山造”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未来,我将继续提升自己,为中车产品擦亮‘中国名片’贡献力量。”甘俊林说。

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新征程上,一位位劳动者正凭借“干”的执着、“专”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卓越。

新时代,他们行而不辍、久久为功——

“凿一凿、摇一摇”“一凿三跟,越凿越深”,在木工的板凳上,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首席工匠刘更生坐了40余载。

“做工匠,没有捷径。”刘更生从学徒期间就深知,唯有保持专注与执着,才能在木工领域取得成就。他白天认真观看师傅的姿势,琢磨技巧,晚上挑一些废料慢慢磨炼技术。如今,他已经练就了让古旧家具残件“起死回生”的绝活。在他看来,古旧家具不仅是祖辈留给后人的“念想”,还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不停电才是最好的服务!”全国劳动模范,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文杰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我们专门组织了共产党员服务队,对供电线路设备进行特巡,为农户春耕提供全天候‘电保姆’式服务。”

扎根电力企业30余年,孙文杰把“电小二”“电保姆”式服务理念植根鹤城,将供电全域划分搭建1577个网格,把200万张网格员联系卡发放到户,组织开展“电力春风入企敲门”行动,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和企业用电需求。他还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开发集故障抢修、电价查询于一体的智能化便民程序“鹤城电小二”,可实现故障一键式报修、地点一键定位、问题需求一键语音描述等功能,以供电“微循环”助力畅通经济运行“主动脉”,鹤城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指尖上的服务”。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新征程上,一位位劳动者正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

劳动创造价值,耕耘成就未来。

神州大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的劳动者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用劳动筑梦,以实干圆梦,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强音,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出更加嘹亮的回响!

(记者 任 欢 杨桐彤 通讯员 冯嘉欣)

(责编:彭静、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