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 文旅热土


点击播报本文,约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秋日新疆美如画。喀什古城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翡翠般透亮的喀纳斯湖,倒映着层林尽染的群山;层峦叠嶂的帕米尔高原上,悠扬的库姆孜琴声回荡。天山南北,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壮阔的自然景观,还有精彩纷呈的非遗技艺。
古城焕新带动富民增收
9月,是繁忙和收获的时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城墙,为一栋栋古朴的建筑披上金色的外衣。在氤氲而起的袅袅炊烟中,各色美食的香味飘来,伴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喀什古城醒来了。
古城内,沙拉麦提·卡日正接过游客递来的行李,逐一安排好房间,沏好热茶,奉上新鲜的水果,耐心介绍旅游路线。好不容易歇口气,她又要和姐妹们准备接下来的新疆歌舞表演。她的额上一直沁着汗珠,但脸上的笑容却比蜜还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作为生在古城、长在古城的老居民,沙拉麦提对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那时候没自来水,我们每天早上都要起很早,到河里挑水回来用。”
2009年,各级政府投入总计70.49亿元启动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不仅大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铺就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面对从天南海北赶来的客人,不少居民就势开起了商铺,在家门口做起了老板。也是在那之后,沙拉麦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民宿——“古丽的家”。从一个人接待、一个人炒菜、一个人导游开始,如今,她已经是拥有3家民宿、50多名员工的老板了。
冰雪之都蝶变四季胜地
当9月的风掠过阿尔泰山山脊,拂过一望无际的苍翠草海,克兰河两岸就成了色彩艳丽的调色盘。如今,美丽的金山银水是很多人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但鲜为人知的是,阿勒泰还有另一个动人的名字——雪都。
阿勒泰纬度高,降雪期长达半年,积雪期在200天以上。干燥的气候与高海拔的地势,造就了阿勒泰雪花饱满蓬松、轻软顺滑、适宜冰雪运动的“粉雪”雪质。
这里很早便孕育着冰雪运动的种子。“在汗德尕特乡的墩德布拉克洞穴遗址内,岩画描绘了1.2万年前阿勒泰先民脚踩雪踏追逐猎物的狩猎场景。”阿勒泰市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馆长祝丹丹介绍。时至今日,阿勒泰民间仍然流传着一种包裹着马前腿毛皮的古老滑雪板。这种凝结了先民们智慧结晶的非遗瑰宝,仍是当地牧民朋友们冬季出行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阿勒泰已经建成了9座大型滑雪场,共迎八方雪友来此尽享冰雪运动之乐。2025年6月30日,全长209.45公里的阿禾公路正式通车。这条串联森林隧道、雪山草原与河谷木屋的公路画廊,吸引了大量自驾爱好者前来。如今的阿勒泰,已经是四季常青的旅游胜地。
文旅融合助力非遗传承
“大地经过多少变迁,河谷干涸变成荒原,荒原变成湖泊,湖泊又变成桑田,雄狮玛纳斯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克州博物馆内,《玛纳斯》史诗青年传承代表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盘坐在鲜艳的羊毛地毯中央,伴着悠扬的库姆孜琴声,富有节奏的唱词从他的口中唱出。
《玛纳斯》讲述了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家族八代人前仆后继抵御外敌的故事,于公元9世纪前后开始形成,由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代代相授,传唱至今。《玛纳斯》卷帙浩繁,分为8部18卷,共23万行。全部演唱一遍,昼夜不息,需要两个多月时间。
如今,克州正着力打造“世界的帕米尔·永远的玛纳斯”文化旅游品牌。《玛纳斯》成为克州一张响亮的名片。
不久前,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圆满举办。其间,《玛纳斯》史诗演绎、歌舞表演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青少年玛纳斯其说唱大赛,则为青少年史诗传承人搭建了相互交流、切磋进步的舞台。不少专家学者也在节庆期间来到克州为《玛纳斯》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的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结束后,有一个看过我演唱史诗的小伙子又特意从北京赶回来,在我家住了10天,每天和我学习《玛纳斯》。”铁力瓦尔地·白先那洪说,这也让他相信,《玛纳斯》会像悠扬不绝的库姆孜琴声一样,绵延不绝地传唱下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记者 范天培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