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我在现场
天门“织造”,“新裁”辈出


点击播报本文,约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直播间。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连衣裙柔软亲肤还抗皱,今天直播间专属价39元,3、2、1,上链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直播间里,主播江紫芳话音刚落,身后电子屏上的订单数实时跳动;隔壁莱依窕服饰厂房内,自动化打包机飞速运转,一件件打包好的服装被装上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
从30万服装人南下闯荡的“打工时代”,到10万天门人带着技术与经验返乡就业创业;从2021年交易额70亿元,到2024年突破500亿元——短短几年,天门市究竟靠什么走出了一条服装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逆袭路”?
政策春风唤回“金凤凰”:创业生态实现从“外流”到“回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30万天门人南下广东,在服装厂流水线上缝出“天门服装人”金字招牌,那时的天门是名副其实的“服装人才输出地”。
航拍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驱车穿行天门大街小巷,与服装相关的工厂和店面随处可见。截至目前,天门市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达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数量超1.3万家。这场从“外流”到“回流”的转变背后,是精准的“政策春风”,吹暖了天门人的返乡创业路。
“去年日销10万单,卖了13个亿;今年新基地开工,目标冲20亿!”站在莱依窕服饰的厂房里,董事长熊飞翔语气里满是自信。很难想象,这家如今的行业龙头企业,几年前还只是广州一家靠“来料加工”的服装小作坊。
熊飞翔的父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南下广州做服装代工。“那时就是帮别人加工衣服,利润微薄,订单还不稳定。”2016年,接手家族生意的熊飞翔尝试做自主品牌,让服装销售“触网”,通过电商平台接单,销量很快有了起色。但沿海地区高昂的租金、物流成本,让他始终觉得“施展不开”。
“听说老家天门在大力扶持服装电商,不仅有免租厂房,还能解决物流、用工问题,我就动了回乡的念头。”2019年,熊飞翔关停广州的工厂,把仓库、物流、生产全搬回天门。
莱依窕服饰厂房内等待发往全国的服装。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回到天门后,服装成本直接降低30%,2019年至今累计节省千万以上租金——成本的大幅下降,让熊飞翔有了更多资金开拓业务。短短几年,莱依窕服饰的规模一扩再扩,今年4月,企业的跨境电商基地又正式开工,规划了智能制造中心、设计研发基地,朝着更高端的方向迈进。
在天门,这样的返乡创业故事并非个例。
位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的悦姿服饰,同样是从广州迁回的服装企业。创始人刘建勇带着跨境电商经验返乡后,企业从最初的十几人团队发展到如今的两千多人规模,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成了省级头部服装跨境电商供应链企业。
天门服装厂房内员工正在工作。人民网记者 钟文兴摄
为吸引更多像熊飞翔、刘建勇这样的服装人才回流,天门先后出台4项17条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专项政策,设立每年2亿元产业基金,打出“租金减免+金融支持+人才服务”的组合拳:厂房“三年免租、两年减半”,降低企业起步成本;创新推出“天服贷”专项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建设职工宿舍、智能云仓、直播基地,让创业者“拎包就能干”。
“回来就对了!”是许多返乡创业者的心声。5年间,10万天门人带着订单、技术、经验回到家乡,让曾经的“人才输出地”,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
全链起舞织就“产业网”:产业能级从“单点代工”到“生态闭环”
天门服装电商能“跑得快、走得稳”,关键还在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托底”。
侯口街道的长湾社区门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面辅料。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把图纸拿来,半天就可以将成衣带走。”在天门市侯口街道的长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佳文的一句话,道出了这里产业集聚的活力。这个小小的社区里,聚集了八百余家服装经营主体——从布料到纽扣、从印花制样到服装生产、从物流配送到电商营销,上下游企业一应俱全,形成了完整的服装产业链生态。2020年以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每年20万元跃升至60万元。
长湾社区的繁荣,正是天门服装产业全链条闭环的缩影。
永昌新材料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在产业链上游,永昌新材料车间里,锦纶长丝从生产线源源不断吐出,编织着天门服装的“上游根基”。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一年,满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投产不到2个月就销售2000多万元并顺利进规。目前,永昌新材料所在的天门化纤纺织产业园,已聚集15家服装上游企业,扭转了“织布在外地,加工在天门”的被动局面。
中游加工环节同样势头强劲。莱依窕、悦姿服饰等企业,凭借返乡人才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从“简单代工”到“规模化、精细化生产”的跨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天门千广传媒主播樱子正在直播中。人民网记者 钟文兴摄
下游营销端,热闹更是天天上演。“宝宝们看过来!这款连衣裙今天特价,3、2、1,上链接!”天门千广传媒直播间里,主播樱子话音刚落,60单服装瞬间售罄。这样的直播场景,每天都在天门的各个直播间里重复上演,让天门服装在多家电商平台的女装业务量稳居湖北第一。
物流环节的高效运转,则为全链条闭环提供了坚实保障。天门配套建成江汉平原首个全自动快递分拣中心,日处理超百万件,物流成本低至1.4-1.9元/单,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3亿件,同比增长63%,为服装“快进快出”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的韵达分拣中心。人民网记者 钟文兴摄
目前,天门已形成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以九真服装电商产业园、岳口电商文创城、龙腾服装小镇为支撑的“一核三镇”发展格局,构建起“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
“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为了让全链条高效运转,在天门市政府主导发起下,“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应运而生。平台整合了供需对接、求职招聘、商城货盘、物流支持、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等八大核心功能,实现了服装电商从生产、供应到销售全环节的实时数据互通与动态优化。
“自4月份运行以来,平台用户数已超2万名、认证经营主体3000家以上,累计完成400余次供需订单对接,撮合交易金额超千万元。”“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负责人游力介绍,“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完成供应链全流程对接和业务操作,特别方便。”
从一根锦纶长丝到一件跨境女装,天门服装实现了从“单点代工”到“生态闭环”的能级跃升。
数字翅膀飞向“全世界”:市场空间从“内陆腹地”到“全球市场”
永佳服饰智能车间。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过去3天才能出货的订单,现在4小时就能有成品。”在永佳服饰智能车间,行政主管刘星展示着智造数字化带来的“魔法”——吊挂上的物联网芯片实时向云端传输100余项生产参数;数字孪生系统中智能算法快速拆解客户工艺需求;车间里数字化吊挂有序流转,高效处理每一道工序。这种“即需即造”的敏捷生产体系,正是天门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2023年10月以来,天门服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60万件服装从天门出发,跨境出海。
数字化转型还倒逼产业向高端化升级。2023年,天门与中国纺联流通分会签署“6+1”战略协议,确立了共建“中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并发布全国首个服装电商行业景气指数——“天门指数”,以及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
柬埔寨AZ集团成为“天门衣尚”海外首个授权单位。“我们看中了天门跨境电商运营的成熟经验,现在正与天门当地企业合作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希望能在柬埔寨复制天门服装电商的成功模式。”AZ集团首席商务官沈颂坤(SUM SOKUN)表示。
据介绍,天门还将进一步推动品牌升级:让“天门衣尚”授权企业达到100 家,原创设计占比提升至30%,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自主品牌标杆。
“天门衣尚”品牌馆人气旺。人民网记者 张隽摄
6月28日,北湖大道边的“天门衣尚”品牌馆正式开馆。在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一楼是都市优雅的女装,二楼是青春靓丽的直播爆款,完美融合线上潮流与线下体验。
“我们要让天门服装从代工贴牌走向品牌出海。”品牌馆负责人程朦表示。这位19岁外出打拼的“服二代”,2020年带着十余年行业经验返乡,先后创立了岳口服装电商产业园、天门电商文创城,推动建设海外仓,打通“天门衣尚”的出海渠道。
如今的天门,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服装电商之都”的成绩单:60秒完成从布料到成衣的加工,1分钟发出500单服装快递,24小时不间断直播,1天卖出300万件服装;快递业务量位居湖北前列,女装销售量稳居湖北第一。
针线缝起的是品质制造,网线连接的是全球市场,在针线与网线的交织中,天门用服装电商逆袭之路,为内陆城市产业承接与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