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传承历史文脉 留住乡愁记忆

——福建法院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何晓慧
2021年07月19日09: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小字号
原标题:传承历史文脉 留住乡愁记忆

7月16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又一次引发世人关注。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巩固民族记忆、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福建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和关于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守护乡愁记忆,为加快推进福建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司法智慧。

全面精准,解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难题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这里现存159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从三坊七巷走出的中国近现代名人无数,让人感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2019年11月,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设立全国首个“福州古厝与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巡回办案点就设在三坊七巷以及上下杭的永德会馆。

随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台江区法院又在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新增了1个办案点,形成古厝纠纷化解的“半小时工作圈”。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永德会馆,原为永春、德化两县在榕商帮集资所建,历史悠久,中西融合,极具保护价值。

然而20多年前的永德会馆还“藏在深闺里”。会馆的承租人某修建公司将原址转租给一家工艺厂,现场堆放大量机器设备、生产资料,甚至违规居住20多名工人。由于管理不善,永德会馆年久失修,二楼破损严重。

“如果不及时地收回政府部门进行修缮,这座见证历史的古厝可能就垮掉了。”永德会馆的未来牵动了不少人的心。

前些年,台江区法院依申请对拒不清退出永德会馆的这家工艺厂进行了强制腾空,永德会馆现场交还给某修建公司。

福州古厝集团副总经理林礼训认为:“该案件的圆满执行,不仅有利于永德会馆后续的修缮、保护工作,更是为推进上下杭的整体保护改造奠定了好基础。”

历经3年的保护与修缮,面貌一新的永德会馆重回大众视野。

这是福建法院坚决扛起守护文化自然遗产、传承历史文脉责任的生动注脚。

没有历史的城市,就像是一座没有灵魂的荒城。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

如何切实解决各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难题积案?福建法院在探索在实践,一年一个脚印,汇渠流而成江海。

早在2019年11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

2020年,“司法保护全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传承”被确定为全省法院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021年,全省设立2个遗产保护巡回法庭、9个专门合议庭,在世界遗产地、文化街区、古村落设立140个司法服务点。

“打造更专业的审判组织、形成更严密的保护体系、构建更完备的体制机制、完善更多元的共治格局。”福建司法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朝着这个目标坚定前行。

守正创新,打造遗产司法保护新亮点

蜿蜒的山路上,汽车左弯右拐。冷不丁,迎面随时可能“钻”出一辆急行下山的车辆。

四、五十公里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样的行程,对于永泰县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副庭长苏燕伟而言,每周一次。

2019年,永泰法院在白云乡竹头寨设立“古庄寨保护法官工作室”。“巡寨”,便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他告诉记者,永泰古村落历史悠久,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寨就有152座。2019年,“永泰庄寨建筑群”成功跻身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呼唤着司法保护工作有更大的力度与作为。”

2020年7月,在一次例行“巡寨”中,他发现当地居民就古厝修复中前埕是继续沿用水泥浇注还是选用木作材料产生分歧。

见大家争执不下,苏燕伟就该专业技术问题请教巡回法庭特聘的文物保护专家。有了专业人士出具的意见,庄寨居民很快形成共识。

古厝修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钱从哪里来?永泰法院牵头推动县政府给古厝上保险,扩大抢救、修复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县财政拨付资金为18座省保以上庄寨投保财产综合险,保额达1303.7万元。

不仅仅是永泰,围绕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福建法院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

为提升“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品质和形象,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推动鼓浪屿人民法庭“向前半步走”,建立与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九项措施,协助政府完成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综合整治;同时设立“鼓浪屿公民司法体验基地”,倡导民众共同呵护鼓浪屿这颗“女王皇冠上的宝石”;

宁德市两级法院坚持全域保护理念,联合闽浙七县建立廊桥文化遗产协同发展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助力廊桥“非遗”建筑技艺和文化的传承;

三明市两级法院在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遗址设立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协助景区开展调解工作,打击妨害文物管理犯罪行为,切实服务万寿岩遗址研究保护利用工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福建法院加强古厝、廊桥等文化与自然遗产司法保护”工作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以法之名,让关爱文化遗产成为行动自觉

“一园容四国 文化鉴东亚”。走进泉州东亚之窗文创园,穿过一条长径,一座红色小楼屹立眼前。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便坐落于此。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文化建筑众多,文化遗产丰富,各种产权争议时有衍生。

为更有效地集中审判资源,2020年4月,在福建高院和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鲤城区法院成立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集中受理全市海丝史迹、文物资源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郭昕婕,鲤城区法院海丝法庭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海丝法庭构建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案件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在立案中只要涉及这类案件,都会设置“海丝”标记,确保精准识别、落实精准保护。

“文化遗产、文物资源凝结着泉州人的爱国情怀和浓烈乡愁。涉及这类的纠纷,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化解。”

位于中山中路345号的四栋建筑,是泉州著名爱国华侨陈光纯故居,被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

为加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泉州古城公司准备对陈光纯故居进行整体修缮。2018年,当古城公司与故居产权人协商租赁事宜时,却遭遇一波三折。

原来众多产权人中的陈氏姐妹有分家析产纠纷未解,姐妹中的陈大姐始终不同意将房屋出租给古城公司。双方在交涉中又衍生新的矛盾。社区调解员多次介入未果。

2020年7月,陈大姐诉至鲤城区法院。在受理该案中,郭昕婕多次走访陈氏姐妹。

近50次的电话沟通以及当面走访,一次次调解,争议的焦点不断缩小。终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故居修复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司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在于定分止争,更在于弘扬法治。2021年6月,全国首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在鲤城区法院揭牌。展馆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系统展示我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司法保护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们的展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通过向社会传播普及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知识,让关爱守护文化遗产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鲤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清坝说道。

(责编:张靓怡(实习生)、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