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离老百姓更近一点
——上海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据上海5月16日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16个区中15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这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中,上海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战“疫”线 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
“人手紧缺,请求支援!”3月17日,一条来自徐汇区天平街道的求助信息引起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关注。上海高院迅速组建“逆向而行”志愿者服务队,派出首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志愿者冒雨驰援,协助核酸筛查等工作。
当天有超过4000人要参加筛查。为了按时完成检测任务,所有志愿者都放弃休息,推迟吃饭时间,他们把预约登记的二维码挂在身上,扯着嗓子进行示范操作。忙碌中个个浑身已经湿透,是汗水还是雨水,他们早已分不清了。
“我们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个人在等候,就必须做好服务保障。”志愿者胡弘亮说。
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担当。3月以来,面对新一轮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批又一批上海法院干警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干警胡雪梅在隔离转运点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作斗争,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恨不得把24小时拆成48小时用”。为了方便跑动,胡雪梅换上了轻便的运动鞋,但一天奔忙下来,脚趾还是磨出了血泡。她简单处理伤口后,又开始为新的任务奔忙。
“在这场事关生命和责任的接力赛中,我们快一分钟,就多一份安全保障。”胡雪梅说。
上海海事法院干警韩赟斐居家办公后,主动向社区居委会报到,配合做好核酸筛查、物资搬运等工作。由于服务时间长、做事耐心细致,即使穿着防护服,依旧有居民能认出他。
杨浦区人民法院干警胡凤麟在社区志愿服务期间,善于为居民与居委会架设沟通桥梁,为了解居民物资需求、收集居民意向,她一天内上上下下高楼十多趟,一家一户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应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消融“寒冰”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逆向而行,而是一群人的齐心协力。“截至4月30日,上海法院已先后组织52支志愿者服务队或党员突击队奔赴一线。6123名党员干警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其中5622名已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上海高院直属机关团委书记谢猛介绍说。
“你们辛苦了!”这是一个5岁小女孩在做核酸检测时,送给法院“大白”们的感谢信。在小小的彩色信封里,她还贴心地放入一朵手工制作的小红花,表达自己的敬意,这一暖心之举感动了现场所有志愿者。
保大局 握稳定分止争“指南针”
随着疫情进一步蔓延,社会大众针对疫情防控的司法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上海高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司法供给工作,3月底,发布《关于司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四个方面12项服务保障举措;4月2日起,推出6期《关于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系列问答(2022年版)》(以下简称《问答》),涵盖立案、刑事、合同、金融、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破产、劳动争议等多个司法领域。
“我们的宗旨,一方面是希望稳定社会预期,为老百姓提供规则指引,另一方面是希望推动法律适用统一,保障法官依法审理好涉疫案件。”上海高院研究室主任郑天衣介绍说。
据悉,为提升《意见》与《问答》的专业性、权威性,制定过程中,上海高院结合社会关注度较高、存在观点分歧的内容,主动在全市三级法院发起多轮研讨,并充分听取立法机关、行政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意见》《问答》发布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号“上海发布”第一时间以头条方式转发,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权威媒体也展开报道。全网共计705万人次浏览报道内容,其中3篇推文15分钟内破10万+,有网友留言道:“为民办实事,让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放心、安心。”
为贯彻落实《意见》具体要求和《问答》相关精神,全市三级法院结合疫情防控新情况、新问题和辖区特点,相继推出针对性服务保障举措。
崇明区人民法院开设“指尖上的法院”直播小课堂,挑选优秀法官、法官助理担任讲师,通过官方微信号直播方式,对《问答》中涉及的在线诉讼内容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问答》的可接受度、可操作性,吸引了不少网友“围观”。
嘉定区人民法院组成涉疫情案件法律问题调研小组,就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虚假信息、社区团购、企业复工复产等相关热点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梳理形成指引向社会公布,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云”办案 守好公平正义“生命线”
“在这种情况下,纠纷能在法院主持下顺利调解,我们非常感激。”“这种方式很高效,感谢大家!”
4月13日,伴随着上海金融法院法官杨立转在微法庭里发出最后一段文字,两起标的额共计2亿元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完成司法确认程序,分处上海、吉林两地疫情防控区的原、被告代理律师,纷纷向法官、调解员表示感谢。
受此轮疫情影响,法官、当事人居家办公成为常态。为保证公平正义“不掉线”,上海法院持续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截至4月30日,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19.98万余件,完成在线开庭、在线调解5.86万余场,开启微法庭异步审理1.73万场,发送电子送达34.5万余件次。
其间,上海高院还出台《关于在线异步诉讼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广适用电子送达的若干规定》,规范在线诉讼活动;举办为期3天的全流程网上办案直播培训,加强实务指导,累计3.69万人次参加。
如果说技术加持为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履职注入了智慧动能,那么法官们的同心接力则为公平正义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3月,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受理一起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执行干警吴佳、胡琼天、黄易然克服居家办公、设备受限等不利因素,精准对接、连续接力,最终通过电子送达、在线谈话等方式,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案件受理、决策、立案、执行、资金划转等全部流程。
“法官秉公办案、高效办案,充分展现了上海速度、维护了法律尊严、保护了企业经济利益,让民营企业切身体会到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增强了民营企业在上海投资、发展的信心……”申请执行人特意向法院发来感谢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病毒面前,上海法院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公平正义离老百姓更近一点。
“下一步,全市法院和全体干警要继续扛起社会责任、岗位责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支持社会面疫情防控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上海高院院长刘晓云要求。(记者 郭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