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超重肥胖、近视、慢性病低龄化 专家呼吁加强青少年食育教育

本报记者 张亚雄
2022年05月22日05:5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营养餐到了桌子,却进不了肚子,这是当前我国学生营养健康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5月20日,在第3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与会专家呼吁,做好食育教育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应尽快在全国各级学校全面推广食育教育,积极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科学的饮食习惯。

  高度重视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现象

   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率较之20世纪80年代已明显下降,但儿童中超重、肥胖比例却大幅增加。”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表示,“目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新的‘吃的问题’,即‘隐性饥饿’。”

   对此,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也持有相同观点:“虽然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但超重肥胖、近视、慢性病低龄化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学生居家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可能带来儿童近视率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具有偏食、挑食的行为习惯,62%的学生喜欢吃油炸、烧烤、甜食、碳酸饮料等食物。有专家认为,这是导致学生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

   “当前学生营养健康‘怪象’频出。”陈卫直言,“营养餐到了桌子,却进不了肚子。”

   “而开展食育教育,则是改善儿童饮食行为、营养状况和健康素养的有效手段。”苑立新表示,食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而且也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中小学生营养水平。要把通过食育改善生活方式放在应对健康威胁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以“多方协同、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效推进。政府部门需各负其责、紧密合作,各级政府、学校、企业、非营利组织与民众共同努力实践,确保食育工作科学、有效和可持续开展。

  适时推动食育教育立法、执法

   专家指出,食育是助力儿童青少年德智体美劳更好更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食育,有助于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意识、观念及素养,使其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食育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陈卫呼吁,希望国家在条件成熟时加强食育教育立法、执法,构建社会化食育科普工作大格局。同时,在学校构建食育课程体系,在家庭中改变膳食观念,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知识,提高个体食商食育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认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营养问题更加复杂、严峻,必须加快营养立法建设,创新营养健康能力建设,推动儿童青少年营养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积极开展食育工作。通过食育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重视科学合理膳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

  配备营养师等专业力量

   面对推进食育工作的迫切需求,在学校等机构中配备营养师等专业力量的重要作用也越发凸显。

   论坛上,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奕璇宣读《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宣言》并提出六点倡议:推动立法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协同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重视师资建设,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内容开发,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多方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加强食育研究,创新食育模式。

   据中国儿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孙树侠介绍,我国现有300多万名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人才缺口依旧较大。在孙树侠看来,推进食育工作进一步开展,一是要推动营养立法,实现有法可依;二是要确保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运动和营养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国家卫健委食品司营养处处长徐娇说,因此,以中小学校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和推广来营造校园健康的氛围,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营养与健康意识,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传递链,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加快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光也建议,应尽快在幼儿园及中小学生中全面推广食育教育,全社会普及营养知识、膳食指南,净化儿童的食物环境,维护儿童的良好饮食习惯。

   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蔡永峰表示,随着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管理模式的应用,校园餐产业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口味和口感适应性、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以及校园餐营养干预的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营养餐企业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食育,展示行业在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方面的能力和作为。”

   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营养不均衡、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摄入不足、营养知识欠缺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全宏表示,通过对学生营养健康的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和科学普及,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对蔬菜类、杂粮类食品的加工等进行改进,并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群体的系列化产品,强化营养行为干预等。李全宏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并启动面向学生群体的营养课程,提升整体营养科普水平。

   (本报记者 张亚雄)

(责编:袁勃、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