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王竹青是全国唯一一位收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邀请函,参加全国构树扶贫推进会的第一书记;10月16日,她再次受邀,以安徽省唯一一位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身份参加了“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作为青年扶贫代表发言。
这些,都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王竹青到叶河村任驻村扶贫干部仅仅一年之后的事。【详细】
一年前,《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时圣宇被派驻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担任第一书记。
时圣宇用了一年时间,改变村庄的面貌:多方筹资1500万元,修路修桥建校建广场夯实基础;带领村民养鸭种菜搞公司谋产业,带动400多贫困群众就业,83户脱贫致富……
2016年10月16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时圣宇是38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详细】
1982年起,郭晓鸣从事农经理论和政策研究。
30多年的农经、扶贫研究生涯里,郭晓鸣提交的政策建议,有10多份获中央领导批示。
因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医生建议他少奔波劳碌。他却随身揣着药盒,走乡入户做一手调研。
“我更在乎生命的宽度,而非长度。”郭晓鸣希望,用知识改变乡村。【详细】
他是段必清,云南省德宏州第五届劳动模范、2016年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奖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候选人。
曾经的他,考上村官后初到农村,一脸茫然,每天无精打采,更不知道未来在何处。
是什么令这个年轻人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日前,人民网记者前往云南德宏州的边境小城瑞丽,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详细】
2016年7月1日,杨波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登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
杨波,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
从28岁选择驻村至今,6年来有两次可以离开的机会,但他都选择了留下。在最美好的岁月,杨波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详细】
一年多前,25岁的王涛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最西部的竹坪乡,用130余篇新闻报道,把乡镇开展扶贫事业的动作与轨迹,一点点描绘了下来。
“扶贫就像是愚公移山。”谈起扶贫见闻,王涛露出他腼腆的微笑:“每个人把自己手中的那几筐土搬完了,山就移走了。”【详细】
2001年,65岁的赵亚夫从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退下来,选择了到最贫困的戴庄村去。
十几年来,赵亚夫带着戴庄村整村脱贫,各种荣誉也雪片般向他飞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扶贫先进人物……2016年刚刚建立的“全国扶贫攻坚贡献奖”,也颁给了他。
在赵亚夫的蓝图上,贫困户脱贫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他的主要目标,是带着整个村子直接迈入小康。【详细】
一年多前,大学毕业的袁思齐回到家乡,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隆县扶贫办产业科科员。
一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是否详实、补助是否发放到位、房子是否安全、申请修路资金有无实际需要、领了产业补贴的果园经营的如何……都是袁思齐和同事们要反复检查核对的要紧事。
袁思齐很看重平凡细碎的工作,“不然怎么能让每一分扶贫款都用在实处?”【详细】
张国定,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一辈子土里刨食,张国定从没想过这辈子能跟“金融”沾上边。
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扶贫手段的创新,张国定和当地贫困村民以诚信作“抵押”,通过贷款发展滩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上了发“羊财”的脱贫致富路。【详细】
2014年12月,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
自此,2000公里外的北京建国路,万达集团总部,董事长王健林持续地关注着这个扶贫项目进展。“两年来丹寨县我去过两次,专题会开了不下10次。这已经超过我在任何一个万达项目上花的时间。”
王健林投入14亿元,带领万达对丹寨扶贫项目进行反复的考察论证,启动产业、教育、基金并举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详细】